致谌利军:里约你说“对不起” 今天我们想说“谢谢你”
2021-07-25 23:37

不少体育迷或许还能记得5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谌利军放弃比赛后所说的三个“对不起”——“对不起教练,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祖国。”当时,在男子62公斤级比赛中,谌利军突然抽筋,经过队医和教练检查确认后无法坚持比赛,他只能无奈弃权。

5年后的东京,谌利军再一次站在了奥运赛场,信心满满。不过率先进行的抓举却相当不顺,他只举起了第一把,此后两次均失利,仅仅排在第四。看上去,谌利军又一次要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又一次要说出“对不起”。然而,这位中国大力士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凭借挺举的187公斤,完成了绝地反击,夺得金牌!

里约的“对不起”充满不甘

作为2015年休斯敦世锦赛冠军,谌利军被视为里约奥运中国男举最稳的一块金牌,可是意外却出现了:谌利军第一把抓举143公斤,站在杠铃前的他显得信心不足,杠铃还没提到胸口,就落了下来。接下来的第二把,他甚至没有举过膝盖,就丢掉了杠铃,然后沮丧地走下了竞技台。由于出现抽筋,谌利军连续两把失败,现场一片哗然。中国观众更是懵了,“什么情况啊?”“怎么会这样?”更令人惊讶的是,电子显示屏显示谌利军放弃了后面的比赛。

赛后第一时间谌利军的泪水奔涌而出,然后充满不甘地说出了三个“对不起”。事后他回忆,“那种苦说不出来,毕竟机会太难得了,心情很沉重。”

备战的五年艰辛异常

里约的失利让谌利军痛苦了很久,他自己表示:“那个坎差不多大半年才过去。”

那么如何彻底治愈奥运伤痛?只有靠下一届奥运会。为了东京,谌利军在新的奥运周期,从没浪费过一分一秒。今年亚锦赛结束后,谌利军第一时间就回到了训练场——而以往大赛后,运动员们往往会进行适当的休息调整。

在这五年里,谌利军每次训练时举起的,不仅是杠铃,更是一份自我挑战。奥运后,谌利军先是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强势卫冕,随后他从62公斤级调整到67公斤级,但势头不减。2018年11月,在土库曼斯坦举办的举重世锦赛,是谌利军调整级别后的崭新亮相,他以182公斤、332公斤获得挺举、总成绩双料冠军。2019年举行的亚锦赛上,谌利军以154公斤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抓举纪录,挺举比赛里又以185公斤的成绩创造了新的挺举世界纪录,同时也将总成绩世界纪录提高至339公斤。

不过一次大伤却又不请自来,差一点又一次让这位命运多舛的汉子功败垂成。在谌利军右上臂后侧挂着一条很显眼的暗红色疤痕,将近15厘米长,这是一道新伤。去年十月份的一场比赛中,他手臂肌腱断裂,手术后留下了这道长长的疤痕。

对于一位举重运动员来说,奥运前不足一年遭遇这样大的伤病都很难完全恢复。但谌利军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会被打垮。从肌腱断裂手术到术后肌肉恢复再到恢复训练、走上赛场,谌利军只用了六个月,虽然事后面对媒体只是寥寥几语讲了这次受伤,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东京的开局有些“杯具”

本次东京奥运会,从选手的报名开把重量来看,这次比赛真正能给谌利军造成威胁的只有里约奥运会铜牌选手,来自哥伦比亚的莫斯克拉。不过率先进行的抓举却给了谌利军当头一棒。

抓举不理想

谌利军抓举第一次轻松举起了145公斤,实现开门红。意大利选手赞尼紧随谌利军之后出场,同样稳健完成,接着韩国选手韩明茂挑战147公斤成功。或许是看到抓举“群雄并起”,莫斯克拉将抓举开把重量加到了148公斤,压轴登场的他状态不错,顺利完成开把。

第二把抓举,谌利军选择了150公斤,结果失败!第三把抓举,谌利军选择了151公斤,结果还是失败!谌利军最终的抓举成绩为145公斤,这个重量在参赛选手中仅仅排名第四,前面还有巴基斯塔选手塔里布(150公斤)、韩国选手韩明茂(147公斤)。莫斯克拉(151公斤)。

金牌看上去已经远离谌利军。

绝地反击方显英雄本色

难道谌利军注定与奥运金牌无缘?这位中国大力士最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挺举比赛,谌利军第一把举起175公斤,但莫斯克拉却在第三把举起180公斤后,总成绩达到331公斤,领先谌利军多达11公斤。谌利军被逼到了死角,他在最后两次试举中必须举起187公斤才能逆转取胜。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谌利军最后一个出场时信心十足,他干净利落地举起了这个重量,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大逆转,以总成绩332公斤反超对手1公斤,夺得了这枚渴望已久的金牌。

谌利军成功后在举重台上大声怒吼,积蓄了五年的委屈终于一吐为快。而谌利军也兑现了赛前的誓言:“里约奥运会一直憋着一口气,我很想证明自己在这个级别的实力,只有奥运夺金我才算真正扬眉吐气!”

金牌是给朴实的“农村娃”最好褒奖

谌利军199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安化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0岁时进入市少儿体校接受举重训练,师从知名教练蒋益龙,2006年进入湖南省专业队,2013年加入解放军队。

提起谌利军这位得意弟子,师傅蒋益龙充满自豪感,“非常刻苦”“非常听话”这是蒋教练对弟子评价最多的词语。

据蒋益龙介绍,最初接触谌利军时发现其身材相对单薄,但身体素质和爆发力相当惊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校期间,谌利军每天总是第一个早早地到达训练场打扫卫生,整理训练器材,进行热身训练。训练结束后,经常拉住教练要求“开小灶”加练。晚上,又在教室内补习文化课直至很晚。

正是靠着这样好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谌利军在举重训练的道路上取得一次次的突破,最终登上了奥运冠军领奖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汤敏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