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南京父子俩携冲锋艇到新乡救援近百人,自谦说:我们只能算打酱油的
2021-07-26 21:24

最近,河南省暴雨引发洪灾受到各方关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故事正一幕幕上演。南京一对父子从新闻上看到河南新乡受灾严重,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上救援,他们自带一艘冲锋艇,自驾8个多小时赶到受灾较重的新乡展开救援。

今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这位父亲后得知,他是一名51岁的律师,名叫严信益,曾是一名冲锋艇爱好者,在关注河南灾情之后,想到自己还有闲置的冲锋艇,何不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哪怕能救出一人也不枉此行。抱着这一想法,他与19岁的儿子义无反顾踏上救援的行程。

父亲打算携艇进豫救援

儿子:“我们一起去”

记者联系上严信益时,他刚补过觉,从电话里尚能感受到他的疲惫。“不要给我们任何光环,比起那些救援队,我们只是尽了绵薄之力,那些赞誉之词我真的受之有愧!”说起北上救援的事,他谦虚地说,自己是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因为之前是一名玩冲锋艇的爱好者,所以有一艘闲置的冲锋艇。“7月22日,我开庭后回家看到新闻上说河南暴雨依旧,受灾严重,特别是新乡一带,报道中还提到那边冲锋艇不足。我就想到了,我有一艘冲锋艇存放在妻子的公司,已经闲置两三年,油都摆干了,如果它能派上用场多好,我也有丰富的驾驶经验,驾驶它不成问题!”

严信益说:“一开始我也有点纠结要不要去,担心盲目去了会不会给当地添乱。之后托老婆公司的河南新乡供应商询问那边情况,供应商负责人说灾情很严重,我便下定决心要去救援。但我孤身一人要开8小时的车,再驾冲锋艇救人怕是扛不住。在家说起我的顾虑时,儿子严涵提出要和我一起去,他说那艘冲锋艇,他也能开!”

图片

严信益一家人

在严信益眼里,这个刚成年的儿子平日有点桀骜不驯,这次能主动提出跟他一起去救援,让作为父亲的他感到欣慰。严涵是一名健身教练,身体素质方面没问题。当晚,父子俩就多方联系,确定目的地,并且筹集救生衣、矿泉水、饼干等物资,准备前往灾区。

露宿饲料厂偶遇救援队

帮忙组装冲锋艇

7月23日上午,两人所需物资基本到位。他们开一辆越野车,将矿泉水和食物放在后座。随后,他们赶到妻子所在的公司,把那艘冲锋艇拆解后放在后备厢。唯一让老严有点抓狂的是,冲锋艇发动机拉火绳(用于启动发动机)找不到了。无奈之下,他找了一根电线替代。

严信益联系妻子单位的供应商询问目的地情况,也请同事帮忙联系其他救援队和当地政府,最终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目的地为受灾严重的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宝山大道。23日下午2点多,父子俩驾车携艇出发。一路上,他们轮换着开车。

24日凌晨0点30分,当车行至107国道新乡市曲韩社区附近时,前方已是一片汪洋。“水全部漫上来了,前面路已经成河,无法继续向前。”严信益告诉记者,他见附近有一处高地是一家饲料厂,里面恰巧有工作人员,就上前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车肯定无法继续前行了。考虑到已经是深夜,如果连轴转,有可能救援不成反把自己先累倒,闹出笑话来,于是严信益拉开旅行床准备睡一会儿。但当时又闷又热还有蚊子,加上饲料厂是救灾物资堆放点,装载机非常吵,很难睡着,“我就这样熬到凌晨5点,之后和儿子商量就地组装冲锋艇。”严信益说,冲锋艇发动机有40余公斤重,一旦组装充气后,自己的车是无法运输的,只能靠人力抬。幸运的是,父子俩正在商量怎么办的时候,遇到了路过的郑州救援队,“原本需要1小时才能安装好的冲锋艇,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只用了10分钟。”

图片

严涵在救援中

14小时救了近百人

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组装完冲锋艇后,父子二人从路边一位大娘口中得知,不远处有个曲韩社区,几乎成“孤岛”。车库楼道进水严重,被困群众有3000多人,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我跟儿子说,咱们就先去那个社区,能救一个是一个。所以我们把车放在了饲料厂,开着冲锋艇驶向社区。”严信益向记者讲述:“这个社区住宅楼平均淹水2米多深,受困近3天了,被困居民们看到我们驾艇过来,不禁欢呼。”严信益便对着他们大声喊:“老人和孩子先上,大家慢慢来不要慌,船不大,我们会多跑几趟的。”在他的安慰下,大家很守秩序。

图片

救援现场

驾驶冲锋艇的姿势通常是侧坐船舷,腰部微弯握住发动机操纵杆,时间长了非常累,所以父子俩轮番驾驶。在小区楼道口,严信益把艇稳在楼梯口,严涵则把孩子们一个个往船上抱。由于艇小,每次最多接四五个孩子。严信益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嫌艇里潮湿不肯直接坐下,“我就让她坐在我的脚上,虽然行程不远,但孩子睡着了,我的脚被她坐得麻木了。”

就这样,他们一趟又一趟转移受困群众到岸边。大约中午,专业救援的大部队到了。由于没吃早饭,严信益父子俩饥肠辘辘,打算去吃点东西,就把冲锋艇交给大部队的志愿者。哪知道,志愿者接过冲锋艇就往水中央去,这时,严信益想告诉他们发动机没有拉火绳,要用电线替代,但是远去的志愿者也听不见,他只得扑向水中追上他们,帮他们发动冲锋艇。

图片

救援中的父子俩

父子俩简单吃了点东西,又加入救援行列,拿回冲锋艇发现燃油已经耗尽,他拎着专用桶前往加油站。用桶加油是有严格手续的,但当工作人员听说他们是前来救援的,给他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也让我感受到,什么是万众一心!”严信益说:“我们俩一直忙到天黑,累计14小时,具体跑了多少趟救援多少人也没数过,接近一百人吧!” 严信益说,一天下来,他浑身酸痛,由于喊话太多,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

图片

他们在辛苦救援

被水中的“人墙”感动

与他们相比只是打酱油的

由于受灾区域信号非常差,身在南京的妻子张敏一直通过微信关注父子二人的救援动态。好几次信号中断联系不上,张敏心急如焚。当得知丈夫和儿子一整天都在救援,直到曲韩社区受困群众全部转移才结束,她发朋友圈鼓励儿子:“这小子平时比较叛逆有个性,没想到第一次参与救援,短短14个小时居然和他爸一起救了将近100人,我只能说我真为你骄傲。”

紫牛新闻记者在采访严信益时,他多次向记者强调,真正伟大的是救援队的那些志愿者和部队战士,“与他们相比我们是漂在水上的,而他们是站在水里的,他们排成‘人墙‘’,站在水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还有很多是女同志。我看到这种情景,真的很感动,特别是我们的冲锋艇在靠岸时,因水浅发动机必须升起来,否则螺旋桨会打到地面,这时都是靠他们推舟而行!”他说,“相比而言,我们只是尽了绵薄之力,只能算是打酱油的吧!”

图片

救援人员在水中全力救人

紫牛新闻记者|任国勇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