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温天气回归,我们吹着空调,买瓶装的绿茶、果汁、汽水来解暑,让二氧化碳带走我们身体里的热量。而在古代还没有“饮料”一词,但喝的东西可不少,像“渴水”,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果汁,“熟水”就类似于绿豆汤这类。
早在唐代时期,我国就有了一种类似“可乐”的饮料,叫做“诃子汤”,虽然早在宋代时期就已失传,但我们从资料中得知,它是用新鲜的诃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藏青果”,伴以甜甘草汲水煎制而成的,在唐代时兴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肥宅快乐水。
其实在宋代,冷饮就开始百花齐放了,《东京梦华录》等古籍中就有记录宋人在炎炎夏日所吃的冰雪冷元子、冰酪、凉水荔枝膏等解暑冷饮,光是听着名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完全不亚于现在的甜品店呀!但“冰雪冷元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奶茶店、甜品铺的那种淀粉制作的“小圆子”,它的食材是黄豆,我们还原一下它的做法——把黄豆煮烂碾碎,加入砂糖或者蜂蜜,把它磨成沙状,再搓成一个个小圆子,丢进冰水。而冰酪则是在碎冰里面加入乳酪和砂糖,很像我们现在所吃的刨冰或冰沙了,诗人杨万里在《咏酪》中这样形容:“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可真是吃货鼻祖。
人们常说,“三伏天,宜养心”。古人发明的这些消暑饮品不仅重视口感,在养心养生方面也用足了心思。这些古代饮料的原材料都取自大自然,或者通过劳动所得。或许,我们还原的这些自制的饮料很“糙”,但循着古人的足迹,我们也看到了老祖先代代相传赋予我们的,蕴藏在生活中的智慧。
编导/文字:徐超妍
拍摄:赵雨晨 李明哲(实习)程钰淇(实习)陈普龙(实习)
剪辑:唐嘉钰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