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扬州灭疫围,民众志巍巍。宰府寄情远,平息敬白衣。”8月18日,一首声援扬州抗疫的诗词《宰府寄情远》在网络迅速走红,写下这首诗的是日本学者海村惟一(Amamura Yuiji)教授。
扬州是不少人心中的“诗城”,扬州疫情的发展也牵动着广大诗友们的心。8月初,扬州市诗词协会发出了征集声援扬州抗疫诗词的启事,一直关心家乡扬州疫情阻击战的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看到启事后便开始发动全国诗友及身边的国际友人参加,海村惟一教授的这首《宰府寄情遠》就是和周文彰声援扬州抗疫的诗词《五绝》而作。
扬州市诗协会长王群告诉记者,在中华诗词学会大力支持下,扬州市诗词协会发起的声援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得到各地诗友热烈响应。短短十天时间,就收到近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来稿数千首,选编微刊专辑12期,发表作品逾800首,并链接各地声援扬州抗疫的诗词微刊近30个、内载作品数千首,目前优秀作品仍然源源不断而来。8月15日,扬州市诗词协会和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又发动书法名家将各地诗友参与征集活动的诗词写下来,可谓“诗书同心齐战疫,笔墨共舞沐芳华”,待疫情过后会将诗词汇集成册,也会举办扬州战疫诗词书法展览。“这些诗句表达的是人类共命运的心声和大爱。也是疫情下人类共同面对的温情,”周文彰说。
8月15日早上,周文彰看着视频里扬州抗疫的情景,泪眼潸然,提笔写下声援家乡抗疫的诗歌《五绝》,“乡亲战疫围,游子痛心扉。情寄千山远,相招我即归。”看到老友诗作后,海村惟一教授感慨良多,他生活的城市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也深陷疫情,每天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近千人,海村惟一非常感佩中国平息疫情的意志及魄力!于是便和诗一首,吟日本汉诗声援扬州,祝迅速平息疫情。诗歌题名《宰府寄情远》,宰府是福冈县太宰府市之古称。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后,在此首次创建律宗戒坛,即现存戒坛院。海村惟一教授的诗歌正是想通过两座城市的渊源表达对扬州城的惦念。
海村惟一是日本福冈国际大学名誉教授,也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他对《论语》、唐宋诗词都颇有研究,他认为中日文化交流主要在文学、书法、学问三个方面展开,日本文学深受《文选》与白居易影响,书法和学问方面则受朱熹与王阳明影响最大。“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虽然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扬州的风景,但在海村惟一心中,扬州是他心目中最美的江南的模样,所以他希望扬州城能早日抗疫成功,恢复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模样。
2018年10月,在甘肃成县的“华夏文明探源”国际研讨会上,海村教授与周文彰初次相遇,周文彰回忆道,“海村惟一所在的城市宰府,是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时讲经的地方。而我的老家扬州也是鉴真的家乡,两人初遇时谈起诗歌,谈起鉴真东渡的历史和对两国文化交流的意义,特别投缘,初见欢喜,从此微信联系不断,并时有诗歌唱和。”
周文彰回忆,他曾写下一首诗《于荣胜大师向弘陶艺术馆捐赠苏东坡雕像随吟》:璀璨文星降小官,光环不逊立金銮。大师精琢宗师像,每见思齐冠学坛。海村惟一看到后,随即给周文彰发来和诗一首:弘道双星聚小官,陶然墨迹耀清銮。艺高学雅时空育,术业东传镇戒坛。海村惟一还为该诗写下了注释:戒坛是鉴真和尚来日本后建立的第一个佛教道场,戒坛院的戒坛在福冈县太宰府市,鉴真和尚带来的“不许酒肉荤入境內”石碑至今竖立在戒坛院的山门之前。
2021年初,周文彰的诗集《诗咏运河》穿过大运河的漾漾清波,如约而至。“我是喝着大运河的水、在大运河的波涛声中长大的,我的这部诗集发表以后,海村惟一跟我把诗集原稿要过去,表示要一首一首来和我的诗。”对此,海村惟一说,“运河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当年日本遣隋使、遣唐使抵达国度后,都曾坐船顺着运河去长安。”
感动于海村惟一的真情,周文彰曾将和诗写成扇面相赠。收到扇面,海村惟一在朋友圈写道:“我与周先生是朋友,而我的家乡太宰府与扬州也有着一段长达一千多年的缘分,结缘者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
去年,日本捐赠中国的防疫物资上书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中国网友中引发热议。有心人追溯历史,《唐大和上东征传》曾记载,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布施袈裟一事尚待考证,但一千多年后,日本和中国民间在疫情中的互相扶持却真实地感动着对方。2020年,日本民间向中国赠送了大量防疫物资,在每一批防疫物资的箱子上,都写着优美典雅的中文古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而在日本爆发疫情后,中国民间回赠的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不见彼此,但心意相通。一千年前,这心意是鉴真大师弘扬的博爱宽广的佛法;一千年后,这心意是疫情下的人间温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诗意化表达。
采写:孙庆 付岩岩 朱涵琪(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