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鸡架,也是名片
来源:扬子晚报
2021-09-03 10:57

图 | 视觉中国

从锅里煮,一下子飞升到炭火上烤,距离也就尺把,但却走了七十多年烟火之路。这说的是什么?是今天红火北方城镇的烤鸡架。

七十多年前,食客们就希望来点花钱少,但却很有滋味的佐酒小菜。于是,精明的商人与厨师“合谋”就将一只鸡进行了分割制作:炒鸡丁,下饭好菜,用的是鸡胸肉。熏制鸡大腿,油亮,喷香,孩子们得意它能解馋。卤鸡头、鸡脖、鸡小翅、鸡爪,成了饮酒人的最爱。

一只鸡去掉上述各部位,也回收了成本,剩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骨架,便非常便宜,真正是“给钱就卖”了。这样,鸡架就成了家庭里用它煮汤下面或是炖菜生鲜的“名星”。不久,街头小吃也将其“引进”,作为招牌红极一时的,那就是北方城镇有名的“鸡丝馄饨”。

小店煮馄饨的是一口十印大锅,对外的锅沿边,有一只鸡被热汤煮得像气球,光亮而红润。它身体完好,鸡丝不是从它身上撕下的。汤锅里还煮着几个鸡骨架,当一锅汤已经鲜美后,便捞出鸡架,把鸡架上的肉,一条一条撕下来,放在一个大碗里,送到柜台。这就是放入馄饨碗中那两三条鸡丝的“货源”。

卖鸡丝馄饨的老板此时就要来段表演,招呼食客了。他用汤勺舀满热汤,高高提起,然后他一边将热汤浇向锅边煮着的那只肥鸡,一边大声宣布:“鸡丝馄饨鸡丝馄饨啊,汤鲜味正,整鸡下锅”,或是“热乎乎来碗馄饨,再来两个麻酱烧饼,吃饱您上工的挣钱,上学的得一百分啊”。他这个小门面,每天早上食客特多,其中就有我。

那时大伙喜欢吃鸡架,是因为它便宜。前几十年,人们生活清苦,少食肉类。鸡架花钱不多,能见见“肉味儿”,也是一种安慰。特别是家里小孩子多的,不到年节舍不得买鱼买肉,可小孩子又在长身体,当妈的就在鸡架上下了功夫。中午放学,饭虽然还是高粱米或窝窝头,但妈妈给煮一只鸡架,撕下不多的肉蘸酱油吃,非常下饭。

现在嘛,鸡架味好、肉少,皆是优点,满足口味之需,又免增肥之虑,两全其美。日常家中鸡架这样吃:把鸡架剁成几块加辣椒炒吃,或是油炸后,用香菜、辣油拌凉菜;也可以把鸡架剁成块炖菜,白菜、萝卜、土豆、西红柿等等,配什么蔬菜都可以,菜有味道,还能啃鸡架上的肉。鸡架,在沈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便宜的大众菜。在蔬菜超市10元钱能买5个,有时6个,卤煮鸡架5元两个。

无论是炸鸡架、烤鸡架、五香卤鸡架,真的都很好吃,而且男女皆宜,老少适口。有人说鸡架是佐酒佳品,弃之可惜,食之有味。青年人说它是最好的消遣食品,有肉的鲜香,但量少而精,撕啃随意,兼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你看街头大小食摊,早晚夜市,鸡架总是主角,且花样繁多。彩电塔夜市、铁西兴顺夜市、吉祥夜市等,都是沈阳颇有名气的,摊主们熟练应用各种调味品,把握火候,使得鸡架出现多种口味:咸、辣、甜、麻,风味饱满,满足口味之需;酥、脆、软、嫩,各具特色,吸引八方来客,已经成了沈阳的名片。

当年的鸡架,还在汤锅里煮馄饨;今天它却大露脸庞,显示着岁月的传承与进步,生活的统一与多彩。

关于作者

张蓬云 曾任中国航天部《航天文艺》主编,《航天人》主编,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诗文小书十余部,编著18部。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