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北京“小裁缝”和大山里的48位绣娘,用传承千年技艺惊艳时装界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9-05 21:10

当千年非遗遇上潮流,当蜡染遇到名模,会是一种怎样的惊艳场面?近日,一组蜡染时装在网络上惊艳亮相,模特们身穿蜡染礼服、旗袍等在T台上走秀,构成了一个简约的 “蓝白世界”。这些作品都出自设计师成昊之手。现年42岁的哈尔滨人成昊受妈妈影响,17岁开始学习裁缝,后来成为服装设计师。一个偶然机会被蜡染作品吸引,于是到贵州丹寨了解蜡染,通过与自己的设计相结合,他把苗族蜡染带上伦敦时装周。

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成昊表示,蜡染不只是一门技艺,还是一种精神与情怀,他想把这种精神和情怀做到衣服里,尽情展示它的美,“我就是一个小裁缝,这些作品的背后有48位绣娘,她们都是苗寨大山里的女性,她们才是真正的创作者。”

每年设计60余套服装

用服装语言解读中国文化

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为何选择走小众路线,去深山里谋求发展?成昊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之前他在北京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每年会做一场服装发布会,他给自己定的方向就是用服装语言去解读中国文化。成昊说,接触蜡染是在2016年11月,当时他在北京参观了“千年窝妥”主题展。“那是云上丹寨在北京举办的非遗特展,‘窝’在苗语中的意思是‘衣服’,而‘妥’指的是蜡染。”自此,他便萌生了将现代时装设计与传统蜡染纹样相结合制作时装的想法。

成昊的设计作品

2017年,成昊来到苗族蜡染主要传承地贵州省丹寨县,跟绣娘们学习蜡染技艺。成昊介绍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他说,蜡染的灵魂就是“冰纹”,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图案的纹理。

成昊的设计作品

成昊说,大家可能喜欢蜡染,但是不一定知道它的内涵,这门手艺在深山里靠记忆传承了千年。他想做的事就是向大众普及蜡染这门手艺。从2017年开始,成昊每年会举办两三场以蜡染为主题的时装发布会,每年会设计60余套服装。

惊艳舞台背后的默默付出者

48位绣娘让作品有了灵魂

成昊说,别人提起他的作品时,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创作者,因为这些作品的背后有48位绣娘,她们都是苗寨里的女性,她们才是创作者。“这些时装,除去蜡染的话,也就是一件衣服而已,谈不上作品。”成昊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做了“梦山海”那场时装秀,用了100米的面料,由48位绣娘耗时3个月完成。

成昊和绣娘研究图样

成昊说,第一次见到这些绣娘时,觉得她们的笑容很真诚,她们的衣服以及头上的配饰都是自己手工做出来的。“跟她们接触时,我发现她们虽然没有上过学,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但是她们就像散落在民间的宝珠一样,个个都是艺术家。她们能够把生活中所见的事物,通过蜡染手艺展现出来。”成昊表示,绣娘们从来不用铅笔勾勒,直接用蜡刀上蜡,一幅幅作品就像拓印出来的。

成昊在制作衣服

成昊告诉记者,今年,绣娘们创作了一幅100米蜡染长卷。长卷上画了1018只不同的鸟,有的是她们凭自己的想象画的,有的是她们跟着上一辈人学的。成昊说,有位牙痛的绣娘画了一只古老的鸟,鸟的嘴巴是偏的,看起来很奇怪。成昊就问她,为什么这只鸟这样画,她说这只鸟牙痛了。

远离都市繁华生活

把工作室搬进大山潜心创作

成昊觉得人跟人之间会有隔阂,他来到贵州之后,看到染缸把一块布染蓝了,但是他感觉它更像一个洗衣机,它把都市人的那种烦躁、压抑、恐慌、隔阂给洗去了。成昊最初就有这种感觉,所以当时还没有决定在丹寨生活时,他就特别愿意来这边。

成昊在学习蜡染技艺

“我现在已经在丹寨这边生活了,把北京的工作室搬到了这边。2016年接触到蜡染,2017年采风来了两次,2018年来了6次,2019年来得就更频繁了,2020年12月,我索性把北京的工作室搬到了贵州。”成昊说,只在有发布会时,他才会回北京,都市的生活肯定是好的,自己到了这边之后很多人不理解,但他也不会跟大家解释。

“我没有上过服装设计的大学,从小受我妈妈影响,在裁缝店学徒,所以我一般跟大家介绍的时候,都会说我是一个小裁缝!”成昊说,如今绣娘们也称呼他“小裁缝”,他把自己看作是行走在中国文化道路上的小裁缝。

把蜡染带上伦敦时装周

让传统文化在国外受到追捧

2013年,成昊正式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他定位自己要走中国风。他以水墨山水画为灵感,2014年做了“太阳神鸟”为主题的设计;2015年,他的易经系列作品在美国纽约时装周上发布,当时作品受到很大关注,感动了不少现场的华人模特。2016年,成昊做了易经系列二,但是他发现《易经》有些人一辈子都研究不明白,所以一场时装秀也难以表达。直到2017年,他接触到了蜡染。

“伦敦时装周是有门槛的,如果设计的作品仅仅是天马行空肯定是不行的,也不是有钱就一定能够在时装周上发布,需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一定的消费人群基础。蜡染属于中国的文化,我们受主办方邀请去的,不需要花场地费、宣传费,只需要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带过去就好。”2020年2月15日,成昊设计的蜡染系列作品《光阴的故事》登上英国伦敦时装周,元素有苗族的神鸟锦鸡,苗族的创世始祖蝴蝶妈妈,还有苗族的太阳谷等。

成昊设计的蜡染系列作品登上英国伦敦时装周

“发布会后,蜡染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成昊感到很开心,前台展演结束后,很多人到后台去看作品的细节,不停地竖大拇指点赞。

在成昊看来,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手艺的认知还是挺高的。蜡染是一种文化,在蜡染背后更重要的主体应该是人,“文化背后的人非常重要,人纯粹了,才能画出来纯粹的、灵动的好图案。”

如今,成昊放弃了北京大都市的生活,将家搬到贵州深山潜心创作,“我现在正在创作新的蜡染作品‘补丁美学’,将传统蜡染与环保理念相结合,即将在北京发布。”

紫牛新闻记者|任国勇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闫春旭

编辑|万惠娟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