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扬子晚报、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承办的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迎来第二讲,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康尔教授,授课主题为《艺术评论与人文智慧》。
这课程也太超值了!三个小时的课时内,康尔教授几乎融入20个课时的博士生课程内容。他不但旁征博引,更拿出多年做文艺评论工作的宝贵经验,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学员们依旧意犹未尽。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但文艺要与时而进,发时代之先声。做好文艺评论,写作者要有足够的思想深度、理论视野和超越精神,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以丰富的人文智慧推动中国新时代的文艺发展。
先搞清楚,艺术评论有哪些主要类型?
先来说说,艺术评论都有哪些类型?康尔教授概括为三种类型,包括思想型艺术评论、本体型艺术评论、学术型艺术评论。其中,思想评论要深刻,要让读者看完之后觉得所花费的阅读时间很值得。学术型艺术评论,则借助人文智慧,依托相关理论,采用学术化的眼光去观照、分析、评论艺术作品。用成套的方法、特殊的智慧作为理论支撑。
康教授用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透视镜、红外线夜视镜等非常形象的物体比喻在艺术评论中所需要的观察方式方法和工具。所谓人文智慧,就是观察、洞察、分析、研究大千世界的有效方法与工具。在现代的、多学科使用的智慧与评论方法中,可以归纳为七种方法:符号学、叙事学、现象学、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空间理论等方法。
批评之前,先弄清批判和创造的关系
艺术批评对艺术作品进行批评,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康尔教授以自身经验告诉大家,作为评论家不仅要懂得批判,给创作方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会更加令对方获益匪浅。其实,批判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批判的目的。批判的诚意及正确性只能通过创造来验证;创造的价值及合理性只能通过批判来夯实。因此,艺术评论家,应该持有批判,但更需要创造性思维。所以,批判和创造这两种思维形式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割裂。
搞文艺评论,为啥要懂点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符号学可以帮助我们换个角度认知艺术。比如了解意图意义(主创希望表达的意义)、所载意义(作品所承载、所携带的意义)和解释意义(观众与评论家解读到的意义)。
一部戏好不好看,戏剧家也要懂点艺术评论知识。比如,戏剧的主创应该知晓自己的意图意义是什么?是否具有传播价值?戏剧的主创也该关注我们创造的符号文本,是否承载了意图意义?戏剧的主创还应该过问一下意图意义与解释意义的契合度究竟有多大?如果发生了损耗与误读,还应该追究一下:问题到底处在哪里?从而令艺术符号具备吸引力、感染力、观赏性、寓意性。
符号学对文艺评论,到底有啥作用?
符号学对文艺评论具有怎样的作用?符号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创作水平。符号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当对象不在场时,符号的出现才有必要性。1942年,郭沫若写过话剧《虎符》,其中频频出现的虎符象征了一直没有出场的人物的权力。
符号学又是考验戏剧人的智慧的。如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舞台上出现了成百上千部“口罩戏”。用什么指代口罩?在对比昆曲版和京剧版的《眷江城》,康教授发现京剧版的《眷江城》采用了脸谱手法的口罩符号。
符号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评论能力。眼睛与手指在意义的承载与表达上尤为重要,常常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知道了这一点,艺术批评家的观察与评说也就有了侧重点。
有意思的是,符号学中也有一种特别的——“空符号”,常常指那些形式不佳、内涵空洞、形式和内涵脱节的符号,比如前苏联的雕塑作品“铸剑为犁”就曾被称为“空符号”。
通讯员 叶 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