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庆档第一IP的“国庆三部曲”系列之《我和我的父辈》,与《长津湖》一样,也是档期内关注度与话题度相当高的影片。自信的《我和我的父辈》在27、28、29日都开启了大规模点映,首波观众口碑不负众望,很多观众表示,看完电影,感动与惊喜并存,前半截爆哭,后半截爆笑,“我想我爸妈了”。
说《我和我的父辈》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三部曲的前两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都是专门为国庆档而筹备的电影,前两部已豪取近60亿票房,并且双双在当年的档期内占据榜首,《我和我的祖国》至今仍保持着国庆档的票房纪录,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庆档第一IP,即将接棒的《我和我的父辈》被寄予厚望。
三部曲的主题各不同,但都离不开“家”与“国”。《我和我的祖国》依托的是“历史瞬间,全民记忆”,截取7个重要历史瞬间,将宏大的“祖国”主题转接到个体的小故事身上。《我和我的家乡》则是“乡土情怀,喜剧类型”,故事覆盖“东南西北中”五地的不同风貌,并借助喜剧型展露乡土特色,情归故里的家国情怀也触动了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令人惊喜的是,这次《我和我的父辈》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创作取向,在主旋律的历史感和小人物的亲切感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不同阶段的坐标,展现父母一辈的奋斗,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我和我的父辈》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吴京执导的《乘风》单元,以1942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抗战中一对骑兵父子英勇斗争的故事;章子怡执导的《诗》单元,故事发生在1969年“长征一号”顺利发射前的艰苦研发岁月,她在片中既是一位火药雕刻师,也是一个家庭的母亲;徐峥执导的《鸭先知》单元,则将镜头聚焦于1978年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的拍摄,“广告狂人”赵平洋是乘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弄潮儿”;沈腾执导的《少年行》单元,则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塑造出一位机器人“老爸”。
点映场观众的评论是这样的,“吴京选择的战争题材是前两部里面没有的,硬汉团的马战冲锋场景太燃了”,“看章子怡导演的《诗》,我的口罩都哭湿了,很浪漫很唯美,那首诗真的绝了,’生命是用来燃烧的’,航天人的奉献真的很伟大”,“徐峥带着冬冬、小美再次回到熟悉的上海弄堂,这次拍了复古广告,回忆杀真的绝了”,“沈腾、马丽、开心麻花,这是什么是神仙组合啊,全员喜剧人,真的笑得停不下来”。当然了,最打动人的还是抗日英雄、航天研发人员、时代弄潮儿、鼓励孩子的老爸等不同时代的父母辈人物,这些故事的底色仍然是有了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拼搏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也在鼓励年轻人做好这一代的接力,将父辈的珍贵精神传承下去。
可以说,“国庆三部曲”上映必爆,是因为它的内容,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再到《我和我的父辈》,这一系列始终将镜头对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拍他们的故事和情感,观众从大银幕看到的“他们”实际上就是自己,也因此“国庆三部曲”既是主旋律电影,又是当下市场所喜闻乐见的主流电影,此番收官之作也是稳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