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隧穿湖!国内最长水下隧道——太湖隧道主体完工预计年底通车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1-10-09 19:20

 10月9日,随着最后一节顶板顺利浇筑完成,国内在建最长水下隧道——全长10.79公里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隧道实现全封闭。

图片

10分钟穿越太湖,打造沪宁新通道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是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十五射”的组成部分,路线全长43.9公里,其中无锡段22.43公里,常州段21.47公里,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在沪宁间新增一条高速通道,对促进沿线苏锡常城市发展、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太湖隧道作为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节点,在太湖梅梁湖水域“一隧穿湖”。

自2018年7月隧道首节底板混凝土成功浇筑以来,3000余名建设者历经1200多个日日夜夜,逐步实现首节顶板浇筑、首次回水作业、隧道围堰合龙、底板贯通、顶板封闭等重要节点,见证了这条未来隧道的“卧湖成长”。

图片

“目前,除隧道外路面工程累计完成86%下面层、62%中面层、30%上面层,房建主体工程已完成,交安设施、三大系统等附属工程有序推进。全体参建人员正全力以赴向着年底建成的目标迈进。”项目负责人介绍,建成后车辆约10分钟可穿越太湖湖底。

精益制造,实现“滴水不漏”目标

以打造“滴水不漏”的水下隧道为目标,太湖隧道在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工艺标准化控制,细化隧道防水措施,有效降低隧道渗漏风险。

图片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方量大等难题,太湖隧道引进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制冰机组,在混凝土中掺加冰屑,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将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浇筑过程中,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时采集温度、振动数据,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一次成优。在养护过程中采用新型自动养护喷淋系统,冬期施工覆盖高性能保温材料,多方位呵护隧道质量。

图片

按照隧道“三重六层”防水施工方案,以变形缝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纵向水平施工缝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预铺P类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质量控制及对外包防水进行试验对比为攻关重点,细化隧道防水措施,有效降低隧道渗漏风险。

绿色引领,打造美丽太湖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太湖隧道建设中,采用四仓流水作业施工模式,通过有效缩短钢板桩围堰长度,减少对太湖水域的阻水长度,既满足湖水流通径流宽度又预防蓝藻滋生。通过全面引入太阳能、空气能等绿色能源,实施废弃混凝土绿色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图片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结合太湖天水一色、延绵无边的山水轮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隧道两侧的出风口设计采用“碧玉螺”和“画舫”造型的风亭;湖中风塔设计采用无锡江南特色传统阁楼造型—青砖黛瓦城墙头,使得通风口的外形契合太湖环境的优美。当前隧道主体结构已封顶,正逐步开展填土、回水作业,建成后将成为太湖水域又一颗耀眼的明珠。

图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视频剪辑  陈金刚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