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 从延乔路的鲜花到冻土豆测评,主旋律影视“破圈”又添样本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0-09 20:19

《长津湖》上映10天已收获37亿票房,掀起全民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引发全民热议。这些年,国产主旋律影视剧日渐成熟成气候,实现了从“事件”到“故事”的艺术转换,得以频频打动人。这个国庆,主旋律影视“破圈”又添样本——延乔路又一次被鲜花和国旗包围的同时,《长津湖》引领观众亲测冻土豆有多难啃,6000多人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吊唁献花,更多人查阅史料主动了解历史。

图片

电影《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第一次把71年前冰天雪地中那场极其伟大悲壮的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在极其严酷恶劣的环境下,面对敌我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情境,信仰纯洁、战法出色的志愿军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挫败了美军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场态势,令人震撼,七连鲜活的人物角色又令人感动。作为中国影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参演人数最多的战争题材电影,《长津湖》上映后接连打破中国影史多个纪录,观影人次已达7612.5万,有望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总榜前五。

爆款电影向来被热议,其中不乏争议。有观众说,可以只选一场重要战斗来讲,饼铺得太大,看到最后,以为高潮要来了,结果戛然而止,有点“头重脚轻”。也有不少军事爱好者从电影上映前就开始争论一些史实细节。

曾创作《朝鲜战争》等作品的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是《长津湖》的历史顾问,他表示,军事迷之所以较真,是因为对我们的民族历史有相当的感情,有讨论则说明电影以及电影讲述的故事都备受关注,这是好事。但争论要有限度,《长津湖》是剧情片,而非纪录片,电影必须有艺术加工,要区分“学术争论”和“艺术争论”之间的界限。他还认为,争论的地方可以是“影片有没有反映出我军当时的精神状态,而不是’那个山头我们那天就没上去过’。”该片监制黄建新也坦言,长津湖战役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片中“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毕竟《长津湖》是故事片,如果太过写实,很难拍得下去。但故事背景设置上参考了许多史实,包括消灭“北极熊团”,战斗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冰雕连”等,“第七穿插连”战士们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凝聚力是准确的,“这就是我们要宣扬的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

其实从商业电影的创作规律层面看《长津湖》,它无疑是胜出的,既揭示这场战争的实质,又反思战争,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具有标志性和开创性意义。电影先铺垫这一仗必须打的原因,普通如伍千里,家里刚分到地,最朴素的愿望就是盖房子,而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实现。从国家层面,则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电影情节设置上,通过遇袭战、遭遇战、正面战来多维度展现战争的残酷。乱石滩上的“遇袭战”,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屈辱感,对比强烈;七连护送电台和译电员途中救助兄弟部队的“遭遇战”,有战术智慧,有近身肉搏的紧张刺激,有狙击手的快准狠;高潮戏则是长津湖的“正面狙击战”,更注重战术,以及战士们誓死坚守的革命精神,战术上有大兵团分割包围,有我军的冻土豆与美军丰盛伙食的残酷相比,更有“雷公”自当轰炸机靶子,最后壮烈牺牲。“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观众近三小时所累积的感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宣泄。

图片

图片

今年在《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长津湖》等主旋律影视剧的“出圈”加持下,这个国庆,集体记忆、情感共振、家国情怀得到了加倍的激发和释放——安徽合肥的延乔路,安庆的陈延年雕像等处,又被鲜花、国旗包围;很多网友查阅资料,发现长津湖战役三个冰雕连仅2人生还,还查找到了战友留下了绝命诗:我爱亲人和祖国!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引发大家讨论#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比电影更残酷#;国庆前三天,有6000多人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吊唁献花;一张今日长津湖的照片更是令人破防,这张拍摄于2019年秋的志愿军陵园照片,正是当年长津湖战役所在地,昔日白雪皑皑的战场,无数战士化作丰碑遥望着故乡,如今这里碧草蓝天,一派安宁祥和;还有观众画出了片中伍千里打算盖的房子,画面中,千里、万里、雷公在打完仗后住进了小院,在“平行时空”开启了幸福生活;有观众观影后想体验英雄们所经历过的艰苦,亲口测评了冻土豆,结果根本就咬不动;还有菜场摊主立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如今土豆管够”……这些映后故事,再次引发无数网友共鸣。

图片

近年来,《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攀登者》等主旋律影视作品频繁“破圈”,以精深的主题表达、精湛的艺术表现、精良的技术制作,赢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商业的外壳,主旋律的内核,既保持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严肃基调,也更容易点燃受众的爱国情怀。此前《觉醒年代》带动观众一边追剧一边学党史,彼时,大家感慨“当下美好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如今也有很多观众二刷三刷《长津湖》,跟随电影追寻英雄足迹,更多人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绚烂、高楼林立,如今祖国强大令人自豪,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这是《长津湖》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彩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