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经典之作《主角与配角》让人百看不厌,当中有这样的一句台词:“队长!别开枪!是我!”老朱的这一枪开没开,你可以自己去重温,今天楼市马坐播要聊的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救市”第一枪,已经在东北重镇——哈尔滨打响了!
就在国庆节后,哈尔滨的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份实施意见,总共有16条,中心思想是促进哈尔滨楼市的健康平稳发展。不过,里面有两条是直接跟买房人息息相关的,一条是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二手房的公积金贷款年限从20年提高到30年。另外一条是发放购房补贴,针对的主要是人才,比如博士生一次性发放10万,硕士生5万,本科生3万。
这份实施意见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这是2021年全国第一个提振房地产市场的综合性文件,也就是所谓的“救市”第一枪。楼市马坐播发现,由于金融信贷政策的收紧,今年五一过后的市场明显降温,包括土地市场和新房市场,国内不少城市也陆续给调控政策“打补丁”,有的限制房企低价甩卖,有的对房价发布预警,相比之下,哈尔滨的这份“救市”意见最为完整,涉及到楼市的方方面面,参与的机构除了住建局,还有财政局、税务局、金融机构、公积金中心等多个部门,系统性地参与到“救市”当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第一枪”会在哈尔滨打响?
我认为原因无外乎有三个,首先是当地的楼市在5月份以来的这一波“寒流”当中,受到了极大影响。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房价指数中,哈尔滨新房的价格环比下降0.3%,二手房价格环比降了0.2%,是为数不多的一二手房价格双降的省会城市之一。
与此同时,8月份哈尔滨的新房供销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供应面积、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这三个指数都出现了下滑,成交金额更是同比下降了33%。其实,哈尔滨的开发商也一直在“自救”,“金九”期间,各种“秒杀房”纷至沓来,一元一个平方、特价房一口价,甚至连送家电送家具都成了基本操作,但是销量却依然不见好转。
原因之二就是今年的疫情,9月下旬,哈尔滨报告了3例确诊病例,随后,当地的影剧院等公共场所暂停营业,防疫成了人们生活的重中之重,突发的疫情更加使得哈尔滨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政府部门出台“救市”举措也就情有可原了。
第三点,也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哈尔滨近年来人口数量的变化。房地产业界有这样一句话——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也就是说,人口是决定一个区域房地产发展最为重要、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全国人口“七普”数据中,哈尔滨的常住人口数量是1000.99万人,虽然还是千万级的人口规模,不过相比“六普”时已经减少了62.6万人,是过去10年间,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出的省会城市。人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劳动力,更是购买力,当人口出现净流出的情况,年轻人纷纷“飞向”南方,任凭开发商再拿出多么诱人的促销,恐怕也难以如愿。
过去几年,人们常常听到黑龙江的鹤岗、双鸭山等一些城市,房价几百块一个平方,一套房子不到万元,还有人专程跑去体验,其实反映出的都是当地经济规模过于单一,人口外流严重而导致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仅在黑龙江,东北三省的人口净流出都比较明显,黑龙江在过去10年流出人口646万,吉林流出337万,辽宁流出115万,排名全国前三,我身边的一些来自东北的朋友,经常吐槽大城市的种种弊病,可说到回家乡发展,却面露难色,这恐怕不是一份“救市”文件可以解决得了的。
在我看来,振兴东北经济应该是留住人口的最关键因素,包括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增加就业工作机会、鼓励外来人口落户等等,当然,鼓励生育的配套政策也得跟上,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政府要给二孩和三孩家庭以更多的帮助,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活成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祚波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