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江苏修文物,全国比赛拿大奖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0-28 22:23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纪录片、综艺的热播,文物修复、考古这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开始频频“出圈”,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表。近日,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中,江苏代表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获奖人次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江苏省文物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这是继2018年首届全国文物修复技能竞赛之后,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范围的文物职业技能大赛。就在竞赛前几天,我国文物行业首个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颁发,行业发展自此有了更为明确的路径和方向。

此次全国19个省份的152名选手参加了古建筑木作、古建筑瓦作、古建筑彩画作、瓷器文物修复、书画文物修复、考古勘探6个项目竞赛,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江苏通过层层选拔,确定参赛人员13名,参赛类型涵盖竞赛全部六个项目。

古建筑木作项目要求制作一扇“冰裂纹”窗户,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花窗的一种。选手们需要按照现场发放的施工图纸,在规定时间内用传统工具和榫卯工艺制作一扇木窗,工艺难度并不低。来自常州市江南古建筑工艺传习所有限责任公司的龚进华师傅和方家明师傅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2岁的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生陈思文则荣获三等奖。比赛现场,陈思文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一边坐着压檩条,一边用工具凿着卯口,半天多工夫就制作完成了木窗扇。

当大家都在感叹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时,却很少有人知道,陈思文不仅在学校接受了杜易、史波、肖炳科三位老师的培训指导,史老师还邀请龚进华和方家明师傅在校一起集训,又邀请非遗传承人过汉权师傅和王国平师傅对三位参赛选手的训练进行技术指导。期间,陈思文更和龚进华进行拜师结对,结下了真正的师徒缘分。

在瓷器文物修复和书画文物修复赛区,参赛者多为年轻人,来自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周璐、陈思燚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瓷器修复、书画修复二等奖。

为了使参赛作品具有代表性,陈思燚选取了纸浆团形态人物彩画修复作为参赛作品。作为国内首次纸浆团形态人物彩画的修复,修复难度之大、挑战性之强前所未有。陈思燚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纸浆团人物彩画的前期方案编制一本,后期修复报告一项,保护修复作品一件。

周璐从2016年入职以来,共修复瓷器类文物50余件(套),从而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参赛经验和心得,“通过修复,来重焕瓷器的生命,架构起穿越时空的桥梁,这是一份隐藏在修复细节中对时间的自在和敬畏。”以她修复的明代磁州窑真武瓷塑像为例,塑像通体布满附着物,主要缺失集中在右肩衣褶处。经取样分析、清洗、补配、上色、仿釉后恢复原貌,以满足博物馆陈列展示需要。其修复难点主要在于右肩衣褶的绘制。

坚守在文物修复领域的长者,是后辈眼中的榜样目标。苏州博物馆的连杏生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近四十年,对他来说,这既是一门手艺,也是一份责任,它伴随着一代代工匠传承而持续发展。“很高兴看到这个行业中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书画装裱修复一定能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通讯员 扬扬、晓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

江苏省获奖名单

龚进华,荣获古建筑木作项目一等奖

陈思燚,荣获书画文物修复项目二等奖

(一等奖空缺)

连杏生,荣获书画文物修复项目二等奖

周  璐,荣获瓷器文物修复项目二等奖

方家明,荣获古建筑木作项目二等奖

杨永军,荣获考古勘探项目三等奖

陈建新,荣获古建筑瓦作项目三等奖

陈思文,荣获古建筑木作项目三等奖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