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太仓金秋经贸月洽谈会上,随着艾威昂智能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正式领取营业执照,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达到400家!自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落户太仓以来,从1家到400家,短短28年,德资企业纷至沓来,中国“德企之乡”名声鹊起!
太仓德国中心
中国“德企之乡”
1993年11月,太仓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开业
从第1家至第100家德企落户,历时14年;第二个百家落户,历时6年;200家到300家,间隔了5年;而达到目前的400家,仅用了不到3年。
善于“用脚投票”的德国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太仓的“青睐”。截至目前,在太仓的德企投资总额超5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全市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的10%,其中,隐形冠军德企超50家——经济学领域的“隐形冠军”是指不为大众熟知,但在某一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数据显示,目前超过一半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分公司,仅在江苏太仓,就集聚了400家德企,如德国前10大机床企业6家落户太仓,德国前20强家族企业8家投资太仓,总部型德企超20家,以全市0.24%的土地创造了全市8%的GDP和17%的规上工业产值。
太仓德国中心
太仓德企舍弗勒生产车间
议事员了解到,2001年,全国第一个双元制[1]项目落地太仓,目前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2006年,德企自发举办了第一届太仓啤酒节,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2008年,首届德国“太仓日”在斯图加特举行,开启了每年一度的赴德经贸交流大幕;2016年,全球第六家、全国第三家德国中心落户太仓。知情人士表示,德国企业严谨守信、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与太仓“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经过多年的磨合,太仓已成为中国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被普遍认为是德国中小企业投资最密集的城市典范。
[1]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
谋求创新合作
“我想发自内心地说,德企在这里的发展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德国驻沪总领事贺德满说,“长三角地区虽然不乏大城市,但德企更青睐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太仓是中德合作的典范之城,我们将会积极推荐德企来这里投资兴业。另外,德国与太仓的合作是双向的,不是单行道,我们也非常欢迎太仓企业前往德国投资,德国驻沪总领事馆将尽可能地为太仓企业赴德发展提供帮助。”
太仓中德产业园
在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看来,太仓与德国的合作十分密切,德企对太仓的营商环境是相当满意的。“28年来,90%以上在太德企完成了增资扩产。平时我们为德企做好服务,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针对德企提出的需求,我们都第一时间加以解决。”汪香元说。
汪香元介绍,如今,太仓正全力打造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全面深化对德创新合作。今年,太仓开建罗腾堡德风街,让德国友人来到太仓就有回到家乡的感觉;打造全国首条中德(太仓—法兰克福)数据专线,为企业提供跨境生产和研发数据交互、视频会议、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信息访问和大数据交互通信优质服务;举办贝多芬艺术展,吸引众多太仓市民参观;持续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企提供人才支撑。
不仅仅在经贸领域,太仓与德国的合作已经深入到了文化、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从中德友好幼儿园、中德善美福利工厂,到德国酒吧、面包房、餐厅、诊疗中心,到啤酒节、足球赛、艺术展,再到罗腾堡德风街,太仓致力于让德国人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据悉,到“十四五”末,太仓将力争全市德企总量突破500家,并建成全国对德中小企业合作的示范样板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作者:张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