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文作者尾鱼发声说起,小说魔改烂剧的锅要谁背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1-23 14:35

近日微博网友统计出了2021年已经播出的古装剧的评分表,六分以上的屈指可数,一大半3分4分,有的甚至“糊”到没有评分,网友哭笑不得的评论:“我们是被烂剧包围了吗?”18日大热门原创网文作者尾鱼也被烂剧整“破防”了。

争议:小说改影视剧到底听谁的

18日尾鱼在微博发表长文,称“除了《司藤》,其他的改编剧本送到我手里的,我都表示了强烈反对,这种反对不是基于过审,而是基于人设和故事逻辑的。”一石惊起千层浪,不少人推测恐怕是尾鱼的代表作《西出玉门》的剧本改编原作者难以接受因此才有了这么一出。紫金陈随后也声援了尾鱼,表示“剧情不行的话第一责任人肯定是编剧,第二是导演和制片。”以尾鱼为代表的原创作者们发出了在影视剧改编中希望获得一定程度话语权和尊重的声音。很快编剧界内炸开了锅,编剧江光煜不满回应“烂剧替公司赚钱了,对不起观众,好歹对得起甲方。”编剧汪海林回应“网文作者抱怨编剧魔改。编剧抱怨网文太烂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也有编剧对这一现状颇为无奈,编剧尚梦璐回应“改剧本,你永远不知道最终播出的剧情离编剧的终稿剧本差了多远。”今日早晨《斛珠夫人》的编剧“钏儿不乖”也微博发文称“笔下人物,面目全非,不知所谓”似乎也印证了编剧在整部影视剧最终成品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而作为一部影视剧最终验收人的观众们对于编剧们的说法似乎并不买账,不少网友大发牢骚,相当多人认为好好的小说魔改的剧情“辣眼睛”编剧必须背锅,也有网友认为有的网文小说的部分剧情就不适合拍摄出来,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多少有点“护犊子”,也有人称编剧就算认真改了也架不住制片人不看原著胡乱指挥。在这场口水战里,观众大吐烂剧苦水,而编剧和作者似乎站在了对立面相互攻讦,两方同属文字工作者,相互指责难道只是因为“文人相轻”吗?

编剧与作者,只能泾渭分明吗

原创剧本乏力,网络文学成为发掘新剧本的蓝海,不管是十年前大火的流潋紫还是如今颇受欢迎的尾鱼、紫金陈,网文确实为影视剧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网文小说作者破圈出现与影视剧的火爆实则相辅相成,紫金陈的悬疑小说热卖与《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剧的热播就不无关系。

成功的改编是能够为小说增色不少的,《甄嬛传》的原著小说在经过改编后有了更为明确的时代背景,将多位嫔妃的故事浓缩到一位嫔妃身上,极大精简了情节,将宫斗改成了正剧,即便是过了十年《甄嬛传》依然让人津津乐道。优秀的影视剧呈现甚至能够掩盖原文中的一些不足,带动原小说的销量最终实现双赢。

而在很多网友看来,更多的情况不是编剧和作者相互成就、互利共赢,而是剧本改编拖累原小说,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盗墓笔记》这一IP,原小说是盗墓探险类题材中的佼佼者,与《鬼吹灯》平分秋色,可惜这两部大IP的影视改编都遭遇扑街,大量蹭这一IP热度的烂剧喷涌而出,使得一些书粉甚至拒绝承认这些改编烂剧与原小说之间有丝毫关联。

口水战休矣,一家独大不能行

影视剧和小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视听语言表达是两套不相关的逻辑,不尊重原著疯狂魔改也并非不能成功,库布里克在拍摄《闪灵》时就将史蒂芬•金的原著魔改到“亲妈都不认识”,尽管受到原作者的吐槽但是《闪灵》依旧成为恐怖电影史中的经典。而尊重原作也不是不可能翻车,《盗墓笔记》系列中有不少是原作者南派三叔编剧主导,却烂到书粉退避三舍。小说改编影视剧最终成了烂片不能简单归咎于编剧方或者作者方的“锅”,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论调来看待这个问题显得有失偏颇。

剧本遭遇“魔改”本应是一件中性事件,原著小说为了适应市场和影视剧逻辑进行大量增删改编的过程是编剧的创作过程,编剧的创作理应得到尊重,而原作者作为观众市场的一份子,他们的声音也应当得到重视。编剧和作者原本不应该是相互对立的团体,应该批评的是不动脑子的“打字机”编剧和复制粘贴的网文写手以及但求速成快速回本的投资制片,观众是“甲方的甲方”,只但愿观众们今日对烂剧的痛斥不会流于满腹牢骚,而是真正能鞭策到影视剧从业人员,知耻而后勇。观众希望看到的是编剧与原作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不是只能长叹一声“糟蹋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