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家祭时,84年了,98岁谢桂英眼泪纵横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1-25 14:08

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25日,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幸存者石秀英、王义隆、谢桂英、马庭宝,余昌祥家属、王素明家属来到纪念馆“哭墙”前祭奠亲人。仪仗队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敬献花篮,全体人员手持白菊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三鞠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遗属代表依次向死难同胞敬献菊花。

图片

图片

幸存者倾诉生死相隔84年的痛楚

密密麻麻黑色的人名,刻在死难者名单墙上,他们是在南京大屠杀浩劫中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亲人们站在名单墙前,静默肃立。“您离开我们已经84年了,我真的特别想念您”,幸存者石秀英、王义隆、谢桂英、马庭宝在家人的搀扶下献花,布满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地指着亲人的名字倾诉生死相隔84年的痛楚。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义隆的女儿王进勤在发言中说,84年前那场人间炼狱中,曾外祖父惨遭日军杀害,父亲王义隆头上被日军砍了一刀,至今还有伤疤。“曾经一个个鲜活生命被无辜杀害;意味着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意味着1937年南京城所经历的最为黑暗的六周。悼念在那场屠杀中逝去的亲人和同胞,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与追思,也是对历史的回望与警醒,是对和平的坚守与呼唤。也让我们把和平的祈愿传递下去,永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时鹏程表示,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84年,如今的南京城以和平繁荣发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但历史必须铭记!作为承载历史记忆与传播和平的载体,未来,纪念馆将在传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历史记忆、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作出更多的工作和努力,为世界记忆遗产续写新的篇章,为人类和平贡献新的力量!

图片

王秀红搀扶着自己的母亲石秀英献花,谈及母亲当年的遭遇,她简直无法想象,该有多么害怕,多么悲伤。在石秀英11岁的时候,47岁的父亲和19岁的大哥被日本兵屠杀,石秀英自己也被戳了三刀,后来回到难民区居住。如今,父亲石昌福和大哥石坤宝的名字刻在“哭墙”上,石秀英和家人每年都会前来祭拜。王秀红说:“母亲谈到这些事情时,她总是比较悲伤,这样的家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缅怀,一种安慰。”

图片

止不住落泪,一定要珍爱和平

98岁谢桂英拨开花白的头发,头部撞伤的伤痕还历历在目。“我们受日本人罪太多,房子被烧掉了,家里四口人遇难。我的小弟弟可怜才两岁,你看我头上这个伤,我说我是小孩,日本兵不听,还是要拖我走……我弟弟背在身上,也被拖死了。当时燕子矶的死人堆成山,甚至身上没有穿衣服,我们从死人堆里爬回家。我的爸爸被打死了,脸都给狗舔得不像样子……两个舅舅死在床上,日本兵担心没死,还用开水浇……” 回忆起那一幕幕惨状,她忍不住眼泪纵横。

2002年,老人参加了日本友好市民团体“南京大屠杀60年全国联络会”在日本多个城市举行的南京大屠杀证言会。那次日本之行,松冈环老师陪着老人去演讲,鼓励她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遭遇说给日本人听。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还收到了松冈环从日本寄来的口罩。谢桂英说希望后代能够珍视和平,好好生活。

99岁王义隆还记得,1937年冬,外公在防空洞里被日本人打死,表姐被日本人强奸。日本兵在难民区外卖抢来的大米,王义隆去买米时,被日本兵用指挥刀砍伤头部,至今留有清晰的伤疤。“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图片

今年85岁的马庭宝老人耳聪目明,声音铿锵洪亮。他指着“哭墙”上亲人的名字,眼眶里泛着泪花。尽管84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时,依然会剧痛袭来。“我的父亲马玉泉、舅舅温志学、姑父杨守林离开我们84年。当年,他们被日军杀害。我们全家都特别想念他们,我们要记住历史教训,不要战争,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卢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