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从外地回到浦口过节的90后小伙张墨,下高铁后坐车经长江隧道到江北,再过凤凰大街回家。一路上,他直言满眼惊喜:道路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城市景观漂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浦口推进精细化建设管理,实现了城乡发展同频共振、软硬件建设“比翼齐飞”,打造了环境优美、卫生清洁、文明有序的新面貌。
通讯员 林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兰溪公园
精雕细刻 要颜值也要内涵
从开展“争优除差”和“微风改造”专项行动,到背街小巷改造,从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到“四清、四拆、四整治”,浦口在城市品质的打造上,从未停下脚步。
江北明珠,老山脚下,天赋之美,每一处都是“潜力股”。荒草丛生的兰亭桥桥头,一番雕雕琢琢之后,成为浦口一片养眼的“绿地”。一个个道路交叉口,浦口也惜之如宝,经过精心打造,文昌路与公园北路交叉口等65000多平方米绿地改造成小而精的口袋公园,让城市老旧空间、边角地块焕发生机,放眼皆风景,转角遇到美。
以绣花的功夫,精雕细刻。在提高城市颜值的同时,对老城韵味的留存,浦口也倍加珍惜,在对老城区的有机更新中,不只是洗脸打粉、穿衣戴帽,而是内外兼修。浦口将高品质推进画眉山公园、求雨山公园等一批公共绿地整治升级,同时以城南河、凤凰大街、文德路为景观轴线,对四门内道路、街区、广场、桥梁进行组团式亮化提档,让江浦老城“逆生长”,使其既古色古香,又与现代化都市和谐共融,相得益彰。
精美浦口,需要精细化建设管理。这对浦口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条道路,都要擦亮,扮美、通畅。多机联合作业、人机配合保洁作业模式,对160余条道路及附属设施全覆盖洗扫、无死角保洁,“积尘称重、以克论净”的标准近乎苛刻。
于细微处见质量,从“井盖、路灯、垃圾箱、隔离墩、标志标牌”等城市小部件着手,建立网格巡检、安全检测、应急抢修和查遗补缺常态机制;智慧效能再激活,接入智慧路灯、智慧园林等系统,结合GIS地图技术,对60多万条案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治理......严苛的要求,换来的是城市的整洁、便捷。驾车或步行在浦口的街头,路面平坦顺畅,两边绿树掩映,热闹繁华而清爽怡人。
“面子”是城市的风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
近日,家住江浦街道中圣南街附近的居民发现,家门口的一处闲置地块规划为停车场。“平时回家没地方停车的,现在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说。闲置地块变身停车场、缓解居民停车压力的背后,是浦口大力推进的“四清、四拆、四整治”行动。从地面到水面、从立体到空间,“改面子”与“建里子”相结合,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一砖一瓦,更是背后精细化治理的提升,让居民感受到了精耕细作的“浦口品质”。
象山湖公园
城中公园 享受多“园”化生活
“以光为媒映兰溪,园湖共融耀金陵”。近日,南京浦口高新区兰溪公园的夜亮起来了。城市的灯火与兰溪公园的夜景相映成趣,缓缓流淌的湖水宛若流光溢彩的彩虹,与灯光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兰溪公园原地块是老山享堂水库下的泄洪渠道,通往雨山河。浦口根据现状地形将其打造成一个狭长的带状滨河公园,同时引入海绵公园的概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筑水系安全,为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品味带来显著作用。
“为了满足游客的夜间需求,更好地增强民众的游玩体验,我们在夜间照明的基础上增加了景观亮化及智能化系统。”浦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配合全长约7公里、沿着兰溪河依河而建的城市绿道,游客可观赏公园灯光秀;可徜徉在河道栈道、网红桥梁中,灯光璀璨,感受与日间截然不同的绚丽景色。
从过去的伸手不见五指到现在的灯火辉煌,如今,晚上有不少市民漫步公园、欣赏夜景、跑步锻炼,尽情享受着晚间的闲暇时光。家住附近的刘女士说:“兰溪公园是家门口的公园,夜晚灯光璀璨更是增添了它的魅力,现在成了我每天晚上必来散步的地方。”
如果说兰溪公园是居民们的意外之喜,那么象山湖公园就是浦口人期待成真的惊喜。用周边居民的话说,就是“大手笔”。象山湖公园位于老山景区中部片区南麓,东接佛手湖郊野公园,南靠浦口主城区,西至森林大道,北抵十里画廊珍七路,总面积约320公顷。公园呈现“一山(象山)一水(象山湖)一村落(不老村)”的格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衬,打造了一座融自然景观观赏、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市民休闲公园。
深耕细作 高颜值带来高产值
扫除脏乱差、挥别垃圾村、治理了黑臭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等荣誉纷至而来……绿色,在每一个细枝末节上扮靓着浦口的颜值。
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并不是刷刷墙、铺铺路这么简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要以人为本。带着这样的思考,浦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治厕、治垃圾、治水等为抓手,坚持“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的标准,对全区554个自然村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厕囧”,可能是众多乡村面临的尴尬。基础设施跟不上,曾经引发乡村旅游 “成长的烦恼”。而今,浦口的乡村用上了无害化厕所。三年来,浦口完成新改建户厕16679户,拆除旱厕5588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这种蝶变,始于浦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精细化管理的同步推进,使得乡村的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力的佐证是,浦口区乡村游持续升温,红色游、研学游、采摘游成为市民休闲度假新选择。
不仅如此,环境的高颜值还带来高产值。近期,响堂成了朋友圈中的“网红”,一砖一瓦,也成了游客眼中的“打卡”目标物。为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浦口按照省特田的建设要求,高质量培育桥林“江上草堂”、江浦“响堂”、星甸“九华茶坊”、 汤泉“花径泉野”和永宁“圩美共兴”五个特色田园乡村,分别依托当地特色及产业基础,在生态、产业及文化等方面各有侧重,带动周边发展,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命题。
环境整治,万象更新,三年来,浦口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村庄道路改造、水系清洁、广场改造、绿化提升等建设,累计共对365个村庄实施了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成532个污水处理站建设,实现自然村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累计完成148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更大的满意,将不断充盈在居民的心里。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