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间到了,快点躺好!睡前三连要开始了。”如今,每天晚上8点半左右,在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里,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原来,该校推出了“睡前提醒、睡前故事、睡前表达”的“云哄睡”举措。该校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推出“睡前三连”,主旨是希望学生和家长都能更加关注孩子们的睡眠,“家长现在往往因为孩子的水业水平过度焦虑,事实上,关注睡眠、生长发育、心理状态才是重中之重”。
睡前故事
“钱子涵,躺好了吗?老师的信息发来了,准备开始听故事睡觉喽。”方女士的女儿钱子涵在青龙实验小学一(6)班就读,上个月,学校开起了“哄睡”服务,让睡觉成为了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一般是晚上8点半左右,我们的手机会收到学校发来的一条推送信息,有时候是一位老师讲故事,有的时候则是一段心灵鸡汤。”方女士告诉记者,原先每天催孩子上床睡觉是件麻烦事,“现在挺好,一方面是有了‘老师说要睡觉了’这把尚方宝剑,另一方面,孩子们也很期待每天推送内容。”
睡前表达
杜女士的孩子刘怡瑶在六(1)班,她告诉记者,如今每天孩子睡觉前都很有仪式感。“除了睡前故事之外,还增加了睡前表达,父母和孩子拥抱,说一句爱你,有时候再加上一句祝福语。”杜女士坦言,一直以来,即便是父母和子女这样亲密的关系,也习惯于将爱藏在心底。“现在有了这样的睡前仪式之后,突然觉得挺好的,感觉早该这样了。”
枕边夜读页面
“每天晚上都有一位‘小青’老师提醒孩子们该睡觉了。我们是青龙实验小学,‘小青老师’是学校所有老师的代名词。第一期故事是我来讲的,后面就是老师们轮流来。”副校长陈娜告诉记者,学校每天发送的信息内容从不重复。
说起“睡前三连”,陈娜副校长表示,这是该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睡眠管理的举措之一推出之前,校方还曾担心家长和学生的接受度,“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睡觉,这次就是希望能够换一个方式,形成一个固定的仪式。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敢于说出口,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在‘爱’中养育的孩子确实会更阳光。”她也坦言,“睡眠管理”虽是管理的“小切口”,却蕴含着教育的“大情怀”,校方精准发力后,家校联动同样关键:“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水平无可厚非,但是睡眠情况、生长发育、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更值得关注,这几样都将伴随终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