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虞鹤鸣用四个词来形容江苏中医。“江苏是文化大省,中医也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苏州有吴门医派、常州有孟河医派、无锡有龙砂医派、南京有金陵医派、淮安有山阳医派等等,明清以来江苏中医出了很多大家,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病痛,也为全国输送了很多名医。”虞鹤鸣说,当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2016年出台了《中医药法》,2019年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2020年我省修订了《江苏省中医药条例》,这些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两会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中医强省建设,作为一名中医人,虞鹤鸣觉得要从多方面着手:尽快召开江苏省中医药大会,在《中医药法》和《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制定发展目标,推出相应平台。对于历史上江苏中医的深厚底蕴和学术观念、优秀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我们也应更好地去挖掘整理,并将其传承好、发展好。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虞鹤鸣也建议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中医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通过中医传统特色师带徒的培育方式,与现代院校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博士后教育相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立项,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人才,值得我们借鉴。”
在技术层面,江苏省中医基础扎实,有特色有优势,最新的全国中医学科排行榜中,省中医院有多个学科排上了全国前10名、南京市中医院的肛肠科也排在了全国第二,各地级市也有一些好的项目,我们要将这些优势科室和优势项目进一步建设好,同时也将更多的科室、更多的专业做到全国前列。
在中医药科研方面,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其灵感就与江苏颇有渊源,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江苏也作出了贡献,高邮就是实验基地之一,这些都是中医药科研很好的例证。江苏有很好的中医药科研底蕴,要建设中医强省,必须加快中医药的科研创新。
在产业方面,江苏中医健康产业已具规模,江苏有全国最大的中成药产业基地,有不少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企业,同时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这些都为江苏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中医有非常好的基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要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更好的挖掘和整理,用现代科技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将江苏建设成为中医强省!”虞鹤鸣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摄制 赵雨晨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