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聊斋|《人世间》中“危险品” 为嘛要冒险私藏?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2-03-04 21:24

 大家好,我是新闻评论员尹武,电视剧《人世间》在央视一套刚刚播放结束,创下了央视近五年来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人世间》厚重丰富的情节给观众出了不少考题,有些题目的难度系数还不低。

例如,当传播思想、记载文化的书籍,在社会某个特定的时期沦为了危险品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人世间》剧中主人公就给了我们答案。

很惭愧,这部电视剧没有从头到尾的一集不落的看。开头认真看了几集,中间断断续续的看了部分。记得剧情刚开始时,大概是1969年吧,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周秉义交给弟弟周秉昆保管那一箱书时说,“我们是工人家庭会比较安全。”这句台词透露的背后信息是,在那个特殊的疯狂年代,书已经成了“危险品”,需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身。

那一箱书籍大概有60多本,里面有世界文学名著、哲学专著,还有唐诗、名人传记等等。为什么这样的书籍会让周家兄弟如此紧张,要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秘不示人,因为那个年代正在“破四旧”,知识分子正在被批斗。在价值扭曲的疯狂年代,周家保存那一箱书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本名为《第二次握手》的小说,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入选“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作者张扬是一个插队知青,这部小说反映了有海外背景爱国知识分子的故事,当年这部书被批为黄色小说遭到查禁。1975年1月7日,作者张扬被捕,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平反。其实,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仅有的肢体接触就是握个手,而且是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中握了两次。

《人世间》的编导们,在剧中展示这样的情节,想告诉观众什么呢?首先,它告诉我们,当所处的时代变得疯狂,价值观发生扭曲。在社会大环境的压制之下,个人仍要努力的采取“自救”。周秉义、周秉昆私藏的那一箱书,就是一种自救的义举。是救文明火种、救文化传承、救知识传播。

其次。它还告诉我们,人生要有定力,不要把一辈子生命意义依附在社会某个时期的短期行为上。不要随波逐流,而是要从人类历史文化经典中吸取营养,坚持人生的一张蓝图画到底。《人世间》中的周秉义、周秉昆兄弟之所以人生如此优秀,与那一箱书对他们的影响密不可分。

记得习总书记在访美、访法、访俄时,都报出过一长串的书单,都是人类经典名著。总书记说,年轻时候都读过。总书记不止一次的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我们知道。读书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升我们的价值判断力,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无论是身边小事,还是世界大事,有了价值判断力,很快就能站稳立场,表明态度,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也许就是《人世间》剧中那一箱书传递的价值所在。

这部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长篇小说《人世间》的电视大剧,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我们这个社会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向善,真情无价!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