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不出彩?名师支招:学会“拉长了写”,再来个“慢镜头”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4-10 14:05

近日,家长“吴爸爸”咨询:“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读四年级,姐妹俩也爱读书,就是作文写得一点儿都不出彩,能不能请老师支支招?”如何让孩子写一篇出彩的作文?今天就有请江苏省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 、江浦实验小学夏光清老师来为大家支支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夏光清老师告诉记者,其实,80%以上的小学生写作都是“语句不生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这三个根源性问题的延伸。常听家长说,孩子写作文就是记流水账,一点也不会描写,抄了那么多“好词好句”也不会用。

图片

如何写出一篇好作文?夏老师表示,首先,写作文要“搭建框架”。作文一定要有“段落意识”,元代陶宗仪“凤头、猪肚、豹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文不能眉毛连着胡子的“总一段”,高年级也不能停留在“老三段”。这就像房子的“四梁八柱”,其构成了整个房屋的支撑骨架,即使墙体坍塌,只要梁柱不倒,房屋的主体结构也就不会倒塌。如,写“学骑车”,开头交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学骑车”,中间描写“不会骑到会骑”的学车过程,最后写一写骑车的感受。即使语言不精彩,起码作文有看相,不至于一件事没写清楚,别人还读不懂。

其次,写作文要“提前布线”。有的孩子写着写着,思路就被卡住了,怎么也写不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其实是作文缺乏整体的布局。这就像家里的装潢,你得提前布好一道道线,然后接上灯泡、插座,再一按开关,家就会亮堂起来。否则,客厅是明亮的,到了厨房却漆黑一片。布局的思路打不开,作文的联想就断了线。如,写“春游老山”,可以用树状的习作思维导图来布线。“刚进老山,听见悦耳的鸟鸣;走进老山,看到树、花、溪水、游人;百鸟园,与鸟儿一唱一和;出了老山,流连忘返”。这样,是不是就有话可写,不会写写想想停停了。

第三,写作文要“学会分解”。写作文不是让孩子“你要仔细看、好好写”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教给孩子分解的方法,也就是关注细节。细节描写不是堆砌一些“好词好句”的问题,而是方法能否恰当运用的问题。华丽的词句若用得不好,也只是麻袋上绣花而已。作文写不出彩,不是词句本身不好,而是作文没有细节,缺乏画面感。

夏老师介绍了两种习作分解的方法。第一种,把一件事“拉长了写”。你写烧菜,可以从“择菜”开始,再到“洗菜、切菜、烧菜、品菜”,这样展开写,不就具体生动了。有的孩子恨不得倒上油,翻炒几下就了事了。不懂得分解,就学不会描写。写事的作文写不长,可以来个“突然”,让即将做成的事“节外生枝”,如“手被油烫伤”“醋放多了”,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还感觉话说不完,作文越写越长。有的孩子“会吹牛”,其实是掌握了习作技巧而已。

写景的作文写不长,可以增加景物描写呀。你写早晨的雾,可以写雾中的山、雾中的湖、雾中的树、雾中的人,雾从浓密到消散,景物有什么变化,你有哪些想象等。看,有“景”有“情”有“悟”,是不是内容就丰富而深刻了。

第二种,把一瞬间的事来个“慢镜头”。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作文描写不出彩,不是缺乏所谓的好词好句,而是缺乏把一瞬间的事用“慢镜头”拉开来写的技巧。怎么做?第一步,细观察。把过程的细节记在脑子里,还可以用肢体当作比划几下,帮助回忆细节;第二步,多联想,设计更加曲折的情节,来个一波三折;第三步,加细节。加入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描写,不断想象和丰富故事的情景和画面。

写一个人很开心,“他笑了”,这是叙述;“他的眉毛慢慢弯成了月牙,嘴巴怎么也合不拢。”这才是描写。人物对话,加一些提示语,会更有画面感,如“他双手搓揉着一片小纸屑,忽地站起来说”,是不是比“你说我说他说”要好得多。“太阳暖暖地照着”,可以变成:“太阳懒洋洋地眯着眼,给白云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轻纱。”

第四,写作文要“积累技法”。跟写作有关的所有技法叫“写作手法”,就是以下三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是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你写人物,就要有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来一段抒情,作文是不是就有了诗情画意!二是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一开始写作文,每篇必有2-3个形象的比喻,把它作为规定,习作就不再是“白开水”一杯了。三是表现手法。如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前后呼应、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这是“技术”层面的事,一半靠天赋,一半靠努力。一旦找到自己感觉特别好的写作手法,就赶紧用,一段时间后看看还能不能再用上一个,这样,还愁写不出出彩的作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