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饭指南”时隔6年更新!“东方健康膳食模式”首次提出,和江苏人有关!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4-26 22:0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的饮食中,如何科学、合理、健康地补充营养,一直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时隔6年,被誉为中国人“吃饭指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再次更新。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记者获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膳食,被认为是健康的中国饮食模式的代表性膳食模式。

来源 视觉中国

专家解读

牢记这八大准则,一日三餐要参考

与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比,2022版将原来的六条“核心推荐”改为八条“膳食准则”。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对此进行了解读,她介绍说,新版膳食指南提炼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记者了解到,第六条、第七条为新增内容:三餐定时定量是健康的基础,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或点外卖增多,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水被提升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我国居民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倡导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

第七条加入了“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倡导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新变化——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以苏浙沪健康饮食为代表

国外有一些健康的膳食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如: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国DASH膳食模式等,但对于中国居民来说,这些模式的可实行性很低。2022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东方膳食模式”。

杨月欣理事长介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营养调查和慢性病的调查中发现,以江浙沪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和广州、福建等沿海地区的饮食模式,被认为是较为健康的饮食模式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并且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这样的模式避免了营养素的缺乏和肥胖的发生,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了预期寿命。”

新膳食指南还对“多吃”“少吃”“适量”“控制”“限制”等有了定性描述,对“高盐”“高油”“高糖”“含有”“富含”“低盐”“低油”“瘦肉”等进行了定量描述,让大众可以更方便、直观地理解这些词。

划重点——

每人每天:最好一斤奶,盐摄入少于5克,一个蛋不要扔蛋黄

记者了解到,和2016年版膳食指南相比,“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微调,在推荐摄入量上,有些变化值得关注:

1、谷薯类的推荐量由原来的250~400克修改为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这里和2016版相比,把薯类拆分开了。

2、旧版中将动物性食品区分为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而新版仅要求每日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我国居民吃畜肉较多,尤其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有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而且专家表示,吃鸡蛋,不要扔掉蛋黄。

3、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原来的300克增加至300~500克。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牛奶消费量较低,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老年人奶制品普遍摄入不足。

4、盐的推荐摄入量继续下降: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从6克下调到5克。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

相关新闻: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

新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为方便百姓应用,还修订完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同时还修订完成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2)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22)等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自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来,我国已先后于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在不同时期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一图读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