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妈妈用力量感动你!”江苏省重点影片《出拳吧,妈妈》导演唐晓白来宁路演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5-13 21:31

由唐晓白导演,谭卓、田雨主演的电影《出拳吧,妈妈》正在影院热映,今天下午,唐晓白导演来到南京,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时,她告诉记者,片中谭卓饰演的白杨为爱出拳,永不言弃,感动了很多观众,“为了让电影里的爱能被看见,我们也克服困难,放弃了公共交通,开着房车出来跑路演,精简人员到4名,所以我们叫大篷车路演,计划一个月内跑一些城市,今天刚到南京。”

一部力量与亲情交融的女性励志片

电影《出拳吧,妈妈》是江苏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此前在江苏进行过小范围放映。在今年五一档大撤档的背景下,4月25日官宣定档4月30日上映,应援复苏中的院线电影市场,为全国观众加油打气,用品质让观众恢复对中国电影的信心,这也正贴合了女主角白杨永不言弃的精神,被称为“强势应援五一档”。

《出拳吧,妈妈》是一部少有的女性励志题材电影,讲述人生跌入谷底的妈妈白杨(谭卓饰演)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在教练沈浩(田雨饰演)的帮助下重回赛场,奋力出拳的故事。该片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上收获了女性观众的一致好评。

影片上映后还遇上了母亲节,《出拳吧,妈妈》被不少影评人定位为“展现女性力量”的励志电影,许多观众则被其中展现亲子关系的情节所感动。有不少女性观众更是从头到尾眼含热泪,“片中亲子之间天然的羁绊最让我感动。还有影片最后,拳击台上白杨出现幻觉看到儿子后,充满能量击败对手,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孩子就是母亲的力量,做母亲的人一定都深有体会。”

“这部影片既有力量向的画面,也有亲情向的情节,但影片上映后我发现,最让观众们感动的还是其中母子相处的细节。”唐晓白告诉记者,许多妈妈观众对于此片会更加感同身受,更能读懂其中的情感。

谭卓、田雨等主创阵容强大

《出拳吧,妈妈》的摄影指导为黎耀辉,他赋予了影片最还原真实生活环境的质感。主演谭卓继2018年拍摄《我不是药神》、2019年拍摄《误杀》之后,时隔两年再度回归大银幕,在银幕上的每一次出拳都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蓬勃力量,把一个女人在绝境之中仍然坚持自我,不躺平,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不拔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饰演教练沈浩的是资深演员田雨,近年来他凭借《庆余年》中王启年一角成功出圈,早年则在《夏洛特烦恼》《飞驰人生》以及《奇迹·笨小孩》中留下令人过目难忘的角色。

另一位演员田海蓉在《出拳吧,妈妈》中饰演女主角白杨的姐姐,本是同根生,却因为白杨孩子的抚养权“反目成仇”,田海蓉隐忍而深情的表达把一个本是“恶人”的形象诠释得让人信服,更深一层地让人设身处地从她的角度着想,产生纠结。

“探寻母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和力量”

在此之前,导演唐晓白一直在拍摄艺术片,《出拳吧,妈妈》是她的首部商业电影。

唐晓白告诉记者,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女性、所有妈妈们的电影。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向来偏爱女性题材电影,关注女性生活、情感的困境。

在自己成为母亲后,她对讲述女性心境变化的故事产生了更为浓烈的兴趣。“之前我拍文艺片比较多,这两年我想做一些商业类型片的尝试,所以这一次我把女性故事和拳击题材结合在了一起,影片中融入了许多我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思考。”

唐晓白表示,妈妈们如何平衡自我价值与家庭,年轻女性如何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化,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建设,其中都会经历许多的艰辛、困惑和挣扎。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这些困惑和挣扎、漫长的成长过程都被省略了,母亲一出现就是温柔、贤淑、完美又甘于付出的形象。但母亲的成长过程和心理历程值得被书写、被看到。

因此,唐晓白在影片中设置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的“跳脱”的母亲形象。影片中的母亲白杨有性格上的弱点,遇事冲动,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将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塌糊涂”。在经历了挫折后,她慢慢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接近完美的母亲。“我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探寻母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和力量。”

谭卓不仅艰苦训练还素颜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演好白杨这个角色,谭卓在专业教练带领下进行非常艰苦的训练,力求在银幕上的每一次出拳都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蓬勃力量。

唐晓白特别表示,谭卓在片中不仅贡献了很辛苦的拳击动作,而且还是全程素颜出镜,这是导演与演员的一种默契。谭卓在出演一部新的电影或电视剧时,经常会解锁一项新技能,比如在《我不是药神》训练钢管舞,训练和拍摄期间多处受伤。这次在《出拳吧,妈妈》,她把拳击训练到几乎是专业的水平,为了训练成果,她同样受了很多的伤,投入了很多时间。一开始剧组要求是每天训练一个小时,但谭卓实际训练后发现一个小时根本不够,于是与剧组沟通,把训练时长提升到四个小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