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老虎、狮子、乌龟、猴子、大象……各种各样的“动物”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这些形态各异、造型逼真的根雕作品出自一位苏州七旬老人之手。今年75岁的马介昌在4年时间里,先后创作了150多件动物类型根雕作品,他的家里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动物王国”。
家里摆满根雕作品,仿佛置身“动物王国”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这位“动物王国”的主人马介昌,他正在楼下和老人们聊天,见到记者时,马介昌边打招呼边带记者前去参观他的“动物王国”。走进马介昌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客厅的一处木架,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动物”,挥动着翅膀的“喜鹊”、急速奔跑的“骏马”、肚皮圆滚滚的“小猪”……这些活灵活现的“动物”齐聚在马介昌的家里,让人仿佛置身“动物王国”,吸引着许多邻居前来参观。
记者看到,每个根雕作品的身上都贴有一张小标签,标签上面写着各个根雕作品的名称。马介昌介绍,他家里的每一件作品都花费了许多心思和时间,所以这些根雕作品都被他当成了宝贝,每次创作完成后,他都会给根雕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也方便周围邻居前来参观,邻居们欣赏这些根雕作品后,争相夸赞,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偶然机会萌生创作根雕作品的想法
马介昌老人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他被诊断为胃癌,做完手术后,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他的身体慢慢好转。然而闲不住的他,总想找些事情做,偶然的机会看到路边有个废弃的树根,便萌生了创作根雕作品的想法。
马介昌告诉记者,他偶然间看到了一个树根,造型和鸟巢十分相似,非常兴奋,回到家后,用一把锋利的雕刻刀,对树根进行雕刻,雕刻之后非常像鸟巢。于是,他又另外找来了一块木头雕刻成喜鹊,并取名为“喜鹊归巢”,这是马介昌人生中的第一个根雕作品。在雕刻完“喜鹊归巢”根雕作品后,马介昌觉得做根雕很有意思,再加上身体上的原因,已经做不动重活了,所以就在家里创作根雕作品。
根雕是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是以树根的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造型各异的作品的一门艺术,它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马介昌介绍,根雕保留了树根的自然纹路和天然色彩,造型逼真,形象生动。一件好的根雕作品,要巧妙地运用树根的形态之美,并结合人工的细琢精雕。
4年时间里创作完成150多件根雕作品
根雕创作中,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根的天然形态,好的树根是根雕创作的关键。为寻找到合适的树根,一有空闲时间,马介昌便四处“寻宝”。每发现理想的树根,马介昌总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拿在手里,仔细观察,构想着它的造型。
为了创作出更加精美的根雕作品,马介昌在闲暇时间里找来相关的书籍自学,4年时间里,马介昌陆陆续续创作完成了150多件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一件作品马介昌最为喜爱,它就是用桐树的根雕刻出来的“十二生肖”。桐树的根是他在工地上捡来的,当时,有棵已经枯萎的桐树,树根已被蛀空。于是,马介昌将烂树根带回家。刚开始,马介昌把它加工成了一个茶几,后来又在树根上雕刻了十二生肖,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有人问他这些根雕作品是否出售,马介昌直言舍不得卖,一直放在家里,感兴趣的朋友和邻居随时可以过来参观,只为图个开心。
实习生 沈宇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