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受伤的幼鸟,很多爱心人士都会立刻进行救助,但这种“义举”却可能“好心办坏事”,甚至触发。6月21日,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来到无锡动物园鳄鱼雕塑广场,和无锡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就一月前救助的三只红隼进行了野放。不过,记者采访也了解到,每年也会发生有热心市民遇到受伤幼鸟时,自行带走“救助”却致幼鸟夭折,可谓“好心办坏事”。
野放红隼。
市民送来三只幼鸟
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一个月前,有无锡市民送来三只毛绒绒的幼鸟,无锡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一眼认出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是无锡本地常见的猛禽,体型只有鸽子般大小,但扮演着食物链顶端掠食者的角色,食物主要有鼠类、鸟类、大型昆虫、蛙类和蜥蜴等。红隼每窝可以产4-6枚蛋,正常情况下幼鸟都可以成活,最大的“天敌”还是爱心泛滥的人士“好心”地将幼鸟从父母身边捡走。每年春夏季,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都会收容红隼的孤儿,这次放生的三只幼鸟正是属于种类型。
接收三只红隼幼鸟后,动物园工作人员会同兽医一起对三小只进行了体表检查,发现并无明显外伤并且精神状态尚可,遂精选动物食堂内的优质牛肉作为食物进行喂养,小家伙们吃得很嗨,长得也很快。精心饲养快一个月后,三只红隼幼鸟已经从毛绒绒的幼鸟长成帅气漂亮的亚成体了。三只红隼生活在救助中心内,工作人员给予了宽敞的生活空间,可以随时监控它们的成长情况,大约到一月龄,就可以准备放飞了。“野鸟属于自然,野外才是它们的理想归宿。”
临放飞前一周,工作人员还有意识的带小家伙们出去放风,捉一些昆虫之类的活物让它们见识,培养它们对于食物的专注。猛禽的野外生存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一旦离家,就自然具有谋生的能力。对于人工养大后放生的野鸟,工作人员会持续在野外进行关注,结果发现小家伙们都生活得很好。
野放前一周进行捕食训练。
“救助”鸟类不能“爱心泛滥”
处理不当反而“适得其反”
据悉,无锡动物园紧靠惠山森林公园,天然植被和动物资源丰富,是青年红隼以及众多本地野生动物们理想的家园。每年的春夏季节,无锡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常会接到派出所、市民的救助电话。大多为市民看到羽毛还未长齐的幼鸟,请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前去救助等。不过,有些市民甚至会很有“爱心”的将幼鸟带回家饲养,但往往养不活而导致夭折。
江苏宏润律师事务所王友祥律师提醒,这种救助野生动物的方式以及放归野外环境的行为,确实存在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我建议,将救助、放生的事项交由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来处理,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获救助的红隼幼鸟。
那在野外遇到掉落或受伤的鸟类如何处置呢?对此,无锡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一般情况下路遇鸟类等野生动物,只要无明显外伤,不妨碍交通,建议不要干预,直接离开即可。通常人类离开一段时间后,它们会自行离开,千万不要因为看着喜欢就捡回家饲养。同时,春夏季是幼鸟“出飞”的季节,它们会在此时练习飞行,因此常见“落巢”幼鸟,一般成鸟就在附近,等人走远后就会来寻觅自己的孩子。如果确定周围有其他动物会威胁到幼鸟,可以将其放回附近的树枝上。
而如果确认野生动物受伤,需要救护的,也请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可拨打110报警电话。野生动物会携带各种不明疾病,处理不当很可能对救助者产生伤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