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及秦代时的文字,因年代久远,很多古篆体早已失传。徐州古篆爱好者王桂才,历时20多年,阅读大量文献,考察论证、整理失传了古篆体300多种。近日,由他编撰成《中国古篆大全(上册)》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下两册目前也已经编撰完成,计划分别于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
倒薤篆
20年前邂逅 从此成为“古篆迷”
今年65岁的王桂才从小爱好书法,已坚持习字58年。谈起与古篆结缘,还是2003年的一次偶然邂逅。当年,他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一次书法高研班,期间,携带了部分书法作品。一次学员书法展示中,王桂才书写的四条屏书法作品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这是用篆书书写的“百福、百禄、百喜、百寿”,当时,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佟韦等授课的书法大家,对王桂才的作品连声称赞,其中,沈鹏先生称赞了他的篆书功底,并细心讲解了一些篆书历史、技法,沈鹏先生还勉励他今后在篆书研究上下功夫,大有可为。书法名家的鼓励不仅让王桂才如沐春风,也让他觉得一下子打开了书法新世界。从此以后,他开始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篆书研究中。
八宝篆
梅花篆
穗篆
王桂才介绍说,从他开始研究篆书开始,他才发现这种中国古老文字蕴含了太多的营养,也充满了各种遗憾。“史书记载我国的古文字约有1000多种,但能被写进史书的只有360 多种。大多数的字体是由民间创造而被忽略,能传承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古代皇帝、大臣、名人创造的字体”,王桂才说,因为年代久远,古篆整理起来相当困难,尽管网络上可以搜到一些,但也是没有注解、没有出处的。古篆书法要完全根据史书记载的笔画、运笔特点、字形结构等元素,去恢复古篆体原来的风貌,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臆造。
王桂才介绍,为了挖掘古篆文字的出处,他需要查阅大量的古籍文献,从历史资料中去翻阅。20年来,他辗转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在图书馆一坐就是连续几天,抄记资料、查阅古篆史书,回到徐州再进行细致整理。有时为了确定某一种篆体,要翻阅几本甚至几十本史书典籍。回家后就按照书上的记载反复揣摩、练习、创作,直到满意为止。
“研究古篆需要全身心投入,真不是一般人能吃了的苦。”王桂才说,这20年来,他被旁人称作“古篆迷”,他都是自费去做这件事,花费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没法计算的。在整理的过程中,他还受到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挖苦,但他顶住压力,一头钻进古籍史书中汲取营养,仿佛找到了与古人对话的密码和乐趣。
20年的倾心付出 他写就了《中国古篆大全》
在挖掘、考证、整理、创作古篆体的道路上,王桂才享受着快乐也承受着寂寞,平时他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写就是几天不出屋,那种寂寞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余载的刻苦钻研,2012 年秋,王桂才带着他编撰的《中国古篆大全》第3稿,再次进京求教,得到了“黾学”大师王学仲先生、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先生、汉字专家萧启宏先生等人的肯定与赞扬。沈鹏称赞说,这是一项浩瀚的文字工程,也是对书法的一项重大贡献。
面对赞誉,王桂才谦虚地说,这本书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指点与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力量,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应该是大家的、国家的,而他只是整理者而已。
“中国汉字的发展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程,有的人对古文字和象形文字不屑一顾,认为过时了,不实用,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且不谈古文字的学术价值,单就艺术性和观赏性这个角度,也是要有一席之地的。”王桂才称,在研究古篆体的过程中,他认为古篆体不仅有观赏性、艺术性,更具有学术价值。
“很多古篆体因为失传,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我把它整理出来,大受欢迎,为什么?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加强烈。”王桂才说,古篆体是集观赏性、学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传统奇葩,在当今时代能被大众所接受,仍然受到百姓的喜爱和欢迎,充分反映了古篆体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大心愿是古篆文化得到传承
这些年来,王桂才创作了很多古篆体作品。比如:乔迁新居,“百福图”很受欢迎;给老人过寿,“百寿图”备受青睐;结婚生子,“百喜图”成为珍藏纪念品;送给父母,“福寿康宁”图个吉祥喜庆等等。此外,王桂才为中华彭祖总会创作的116个“彭”字,被彭氏宗亲所收藏。还有“李”氏、“徐”氏、“王”氏等宗亲协会向王桂才预定百字古篆体。
在编纂《中国古篆大全》的过程中,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收藏了他的梅花篆、八宝篆两幅作品,并且写来近300字的贺信,让他备受鼓舞。“这两种比较难写,特别是梅花篆字,看上去像一幅画,要有绘画基础。八宝篆虽然可以用八仙手中的8种法器随意组篆,但比例非常难以掌握。”
“当代对古文字的挖掘研究还远远不够,还有好多的文字图形没有破泽。很多古文字的失传,是我们的损失。先人们的成果,我们有责任传承,有必要发展。”王桂才表示,这次出版的《中国古篆大全》上册,收录了100种古篆体。今年国庆节之前,计划出版中册100种,明年上半年再出版下册100种。
钻研古篆20年,随着《中国古篆大全》的出版,王桂才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对于未来,他想得更多的是传承、普及中国古篆文化。王桂才表示,他目前打算编写一本篆书入门常用字,读者主要面向低龄的书法爱好者,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喜爱古篆,这也成了他未来最大的心愿,王桂才告诉记者,在有生之年,自己能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作出一点事,这就是对多年付出的最大肯定。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张景良 图片由被访人提供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