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凌晨两点左右,晋江文学网作者“洛拾意”疑因长期遭受读者对于自己文章的无理由差评攻击选择轻生。凌晨三点多,同为晋江网文作者的“小猫不爱叫”找到“洛拾意”,并将她送往医院急救洗胃,“洛拾意”的亲友也已经赶到医院看护,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当前“小猫不爱叫”等人已准备收集证据,做打官司的准备。
这件事情的发生还要从四年前说起,“洛拾意”为晋江文学城全职的网文签约作者,其收入来源就是连载网络小说,在其的晋江主页中,可查询到的最早记录是于2018年开始连载小说,主要以各类言情小说、纯爱小说为主,最后一次更新在7月11日。根据“洛拾意”7月12日凌晨于微博发布的事件过程梳理自述,她在四年前写作了自己连载小说的番外,部分读者并不满意该番外的内容,并认为番外内容“雷人”,因此有读者在评论区对这篇小说进行“避雷”,也就是说通过评论区告诉其他还没有看过该文内容的读者,这篇文中可能存在部分阅读后令人不快的地方。
这篇番外公开后遭到了不少差评,当时就有读者给出了一星差评表示不满情节进展。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小撮刷负分避雷的人延续到了现在,四年过去了,还有人在“洛拾意”的新文中在刷四年前旧文的情节争议,并对作者展开攻击,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负分攻击的人中有不少人疑似并没有付费订阅那篇引起争论的网文,也就是说可能根本没有看过那篇小说,其恶意究竟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这件事,愤怒者有,觉得反应过度者亦有。有的网友认为,作者四年前的旧文,即便是出现了错误,让读者觉得太“雷人”,四年前作者就已经被批评过了,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番外写的不是太行,这件事情就应该到此为止,而是不一直延续到今天,对她本人和新连载的文章继续口诛笔伐。有的网友觉得读者有自由发表评论的权利,作者对于差评应该要虚心接受,而不是选择用自杀应对。更多网友认为,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代表所有人都要和你一样不喜欢,自己看不惯这篇文章或者这个作者,可以选择不看,而是不穷追不舍的进行差评攻击,纯粹的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就是进行网暴。
常用于影视剧、网文中的“避雷”原本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读者或者观众通过预先看别人发布的“避雷”,提前预知该作品中存在的要素,从而可以避开自己可能不喜欢的作品类型。而“避雷”在一些人手中却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无法接受他人与自己对同一件事持有不一样的观点,采用比较偏激的态度进行攻击,甚至于抱团行动,将个人的不满情绪扩大化。“洛拾意”这种遭遇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一两个月内,就有多位网文作者遭遇了评论区攻击,评论区的讨论不完全局限于对于小说本身,而是扩大化到了陈年旧事上,刷过往某本书中的“雷点”,或者说这个作者曾经有的“雷点”,不少作者选择了关闭评论区图个清静。被“排雷”的可能都是因为文章写的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因为作者喜欢某个明星,而读者讨厌这个明星,从而作者本人被挂名“排雷”,最终被所有讨厌这一明星的人讨厌。为了避免自己遭遇“排雷”攻击,越来越多的人在推荐影视剧、小说的时候,声明的“雷点”预警也越来越长,不少人还会选择加上“不喜勿入”以此避免遭遇攻击。
在处理网络言语暴力方面,大型公共社交平台基本上都已经有了应对网络暴力和过滤不友好言论的功能,也给予用户更多投诉渠道,对于清除严重网络暴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较于微博等大型社交网络平台,晋江等网络文学网站的性质更接近于兴趣论坛,评论区还具备匿名的功能,用春秋笔法匿名排雷的人有不少,对于不知情读者产生误导,也对作者本身造成伤害。12日,在“洛拾意”自杀事件发生后,晋江论坛的碧水江汀版块中有网友发帖,对于晋江评论区这一生态感到担忧,“可能是这种行为能带来霸凌别人的快感吧”。网络暴力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霸凌,而这些小团体看不见摸不着,带来的伤害却是扎扎实实的。
当前,我国已经在着力建构法律体系治理网络暴力问题,从《网络安全法》到《数据安全法》等等法律法规都为治理清朗的网络空间给出了相关规定,今年六月出台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还对账号信息管理做了进一步规范。网络不是暴力的保护伞,隔着千里的网线对面也不是一个虚假的人,批评不能成为人身攻击的借口,更不能成为扩大、煽动仇视情绪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