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给白鲟身体涂抹保持湿润的药膏
▲救援人员奋力将白鲟救起
据媒体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7月21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长江白鲟已经灭绝。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是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白鲟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主要生活于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生长迅速,曾记录到最长体长达7米。
2019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研究论文指出:2005年至2010年时长江白鲟可能已经灭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此次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明,长江白鲟被认定已经彻底灭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20年前,南京长江边曾有一场白鲟急救“大接力”
时间倒回到20年前的冬天,据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后一次出现长江白鲟活体,是2002年12月在南京长江下关段。当时相关专家、媒体从业者和南京几位渔民一道展开了一场白鲟的生命大营救。
姚强是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视觉新闻部主任,他告诉记者,2002年12月11日,在南京长江下关段,有一只3米长的长江白鲟误闯入渔网,多次挣扎后被渔网死死缠住,不得脱身。姚强称,当天下午2点多,南京渔民孙永来划着小渔船正在南京潜洲以北的江面等待渔获。突然,他的渔网里钻进了一个大家伙,他壮着胆子将小船划近,只见江水中,一个鼻子长长的大鱼正不停翻滚,试图挣脱渔网,但鱼尾已被牢牢网住。
孙永来是江上的老渔民,他第一时间就认出了误闯渔网的大鱼是白鲟。当时,这只白鲟已经受伤了。孙永来和同伴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向渔政部门报告,保护好这头珍稀的大白鲟。
姚强回忆,入夜后,白鲟活力明显不如白天,它身上的伤口渗血,肚皮朝上漂在水面上。见此情形,孙永来急得不行,他把手伸进冰凉的江水,小心翼翼地用一件衣服裹住白鲟剑状的吻上的伤口。快到凌晨时,救援人员和专家给白鲟注射了抗炎和补充营养的针剂,并给它的身体涂抹保持湿润的药膏。随后,现场的医生对白鲟的伤口进行了紧急缝合。术后将受伤的白鲟转运至昆山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姚强告诉记者,当时经过专家会商,认为这头长江白鲟偏向于雌性,身长达3.3米,已经成年。2003年1月9日凌晨,这只白鲟还是因为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去。
白鲟是洄游性鱼类,起源于1亿多年前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唐晟凯告诉记者,根据《江苏鱼类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的记载,我省白鲟曾见于南京以东长江江段及长江口一带。
白鲟为洄游性鱼类,起源于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世界上现存仅有2种,即产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和产自中国的白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