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花色繁杂多变,条纹、格子、波点,一应俱全;布料配色活泼且大胆,红黑、黄绿、蓝紫……在张家港市杨舍镇东菜场南大门的对面,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棉鞋,这些鞋都出自“棉鞋奶奶”之手。这位家喻户晓的“棉鞋奶奶”名叫孙强娣,今年75岁,开店已有28年。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了这家藏在巷子里的小店了解到,在这28年间,孙强娣缝制了近十万双手工棉鞋,她手工做棉鞋的手艺和初心赢得了顾客们的赞赏,还有不少人从外地开车过来买棉鞋。
对做棉鞋一见钟情!从偷偷学习做棉鞋到成为“棉鞋奶奶”
从前普通的布鞋底要用到15层布,将布一层一层铺平,沿着画好的线把鞋底的样子剪出来,用针线缝牢固后,再上下穿针,将15层布缝制在一起……走进孙强娣的手工棉鞋铺面,记者看到,鞋底、鞋帮、鞋面在孙强娣的手中上下翻飞,她工作十分麻利,一边还和记者开起了玩笑:“别看我现在做棉鞋的手艺还不错,其实我是偷偷学的这门手艺。”
孙强娣从小就对缝制棉鞋感兴趣。“小时候,我看到妈妈为我缝制棉鞋,我说我想做做看,妈妈说,你还小,不要学。后来妈妈去干活,我偷偷在家里学。我先用纸剪样子,剪好之后,慢慢用布做。”在不断练习之下,孙强娣偷偷地学会了缝制棉鞋。一双棉鞋,从图纸到成品,从棉花的用量到布料的尺寸、色彩的搭配,孙强娣早已烂熟于心。
从偷学做棉鞋到开店卖鞋,孙强娣说这完全是“误打误撞”。孙强娣结婚后,为了贴补家用便试着摆摊做生意卖一些生活日常用品。在她摆摊的同时,手也闲不下来,为自己的女儿缝制了一双双棉鞋。渐渐地,她精巧的手艺吸引了许多顾客,众人总是在她的摊位驻足观赏,问她是否卖鞋。这让孙强娣备受鼓舞,于是关于开店卖手工棉鞋的想法在她的脑海中萌生,她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棉鞋制作生涯,一做就是28年。这28年间,孙强娣卖出了近十万双棉鞋,她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棉鞋奶奶”。
据了解,刚开始孙强娣的店开在张家港市杨舍镇园林路上。三年前,由于拆迁,店搬到了东菜场对面。“店铺刚开始拆的几个月,我给老顾客留了电话号码,没留电话的顾客就互相打听。”一位前来店里的张女士称,自己找新店找了很久,看到正在做鞋的孙强娣,她由衷地感叹:“幸好店还开着,不然我都不知道去哪买棉鞋了。”
花色不同,材质不同……小小虎头鞋有大“讲究”!
在孙强娣小小的店铺里,放着各种花色、不同材质的棉鞋,小碎花的清新田园风,简洁的格纹图案,或是喜庆的婚鞋样式,应有尽有。鞋面材质从棉的到灯芯绒的,风格各异。鞋子的尺码齐全,从儿童到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从夏季的轻薄款、凉席质地的拖底,到冬天厚实的加绒款,四季在小小的鞋店中更迭。孙强娣说,暑假一过,她便会开始制作秋冬棉鞋,为寒冷的冬天提前做准备。
孙强娣的一大强项是缝制虎头鞋,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虎头鞋奶奶”。“虎头鞋的难点就是要绣鞋头的花纹,只要肯花功夫就行。”不少刚出生的婴儿都会穿上定制的虎头鞋,预示着吉祥如意、福气冲天。孙强娣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花纹。从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虎头鞋算是基本成型了,但还要经过一番装饰,等扎上虎须,缝上带子之后,才算大功告成。
不同年龄的孩童,需要穿着不同材质、不同硬度的虎头鞋。据了解,一两个月的婴儿的鞋底要软,五六个月的硬一些,需要手工扎“九针块”鞋底。鞋底不仅有软硬之分,还可以作出各种花纹。女孩子的鞋往往俏皮鲜艳,男孩子的则深邃清冷一些。孙强娣一年大概会制作五十多双虎头鞋,有的是孩子的父母亲自来定制,也有家里的老人来定制。
“赚多赚少不重要”,母女三人共筑老字号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岁月,做鞋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售卖棉鞋的小店在街头林立,每个孩子的脚上都有一双老棉鞋。现如今,孙强娣已是为数不多的仍坚持开实体店卖纯手工鞋的人了。
“起初,我的两个女儿在厂里上班。后来厂倒闭了,她们就跟我来做生意。”除了日常的缝纫工作外,向两个女儿传授老一代缝制棉鞋的技巧与精神,是孙强娣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两个女儿每天都会来到店里帮孙强娣做鞋,为孙强娣分担。从向自己的母亲学习做棉鞋的基本功,到将手艺传承给两个女儿,现在三个人一起在店里做鞋,这使孙强娣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
孙强娣称,她正在制作的是一个两百多双棉鞋的订单。因为手工制作的鞋不仅牢固,而且舒适,让人穿着安心、放心,所以人们会定做棉鞋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以前也有人会来批发棉鞋,但是我做不出这么多鞋。”孙强娣说,她不在乎做多少、赚多少,重要的是做得好。即使在两个女儿的帮助下,孙强娣一天也只能做几双鞋。孙强娣说,“慢工出细活”,一双鞋的诞生往往需要几天的工夫。
“现在店里卖的虎头鞋都是女儿做的。”孙强娣骄傲地说。如今,她已经能放心地将这门手艺交给两个女儿。“以后我做不动了,还是会时常来店里看看。”这些年,孙强娣因为做鞋留下不少后遗症,长期低头缝制鞋子造成她颈椎不舒服,手上的老茧一层又一层,手指也因为劳作变了形。有不少人想来拜师,但在尝试缝制棉鞋之后,总会感叹这“小活”背后的不易。
这家老字号,陪伴了许多家庭。今年八十六岁的王奶奶时不时便来店里与孙强娣聊天,她家中的三代孩子们都穿过孙强娣制作的棉鞋。不仅是老店陪伴着顾客,这些顾客也陪伴着老店在这片土地生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实习生 季周宇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