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8月4日晚,一场园林实景版《牡丹亭》在苏州昆剧传习所上演,让有情人一同观演杜丽娘与柳梦梅跨越生死的至情缠绵。拓印桃花坞木刻年画、昆曲体验学习、画扇面、脸谱……一场姑苏城里极具传统特色的国风浪漫七夕正在此演绎。
晚上6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成双成对的恋人、夫妻,以及昆曲爱好者们陆续来到位于姑苏区平门校场桥路9号的苏州昆剧传习所。桃花坞的木刻年画与昆曲同为苏州文化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准备了美好寓意的"日神"和“月神”木刻年画。除此之外,记者看到,在传习所的二进厅堂里,不少市民正手执画笔与颜料,在昆曲扇面和昆曲脸谱上作画。
在专业昆曲演员老师们的带领下,现场的情侣和夫妻们还两两一组,穿上昆曲体验戏服,于水袖翻飞间,化身杜丽娘与柳梦梅,进行昆曲初体验。在二进厅堂里,演员们正在半开放式化妆间里进行妆造,“沉浸式”走进诗意昆曲世界。
现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国家三级演员殷立人向大家讲解了昆曲导赏,生动形象的武生、老生、花脸、小生念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感兴趣的人可以跟我一起学唱,‘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送给身边最爱的人。”大家纷纷跟在殷立人老师后面,用昆曲唱腔向爱人“花式表白”。
木刻拓印、造型展示、昆曲导赏……渐进式的多重体验带领大家深度感知最雅性与诗意的昆曲世界。晚上7点半,一场园林实景版《牡丹亭》在苏州昆剧传习所庭院内正式上演,现场共同见证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人在花神庇护下于牡丹亭缱绻缠绵的爱情故事。
观看结束后,家住姑苏区的市民吴女士兴奋得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往年七夕节,我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饭或看电影,今年在昆剧传习所里看了《牡丹亭》,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国风七夕,真是‘仪式感’满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梅方滢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