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93岁的季刚芹和89岁的许耐霜是一对老夫妻,两人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8月6日,季刚芹老先生仙逝,他的遗体如他所愿,捐给了常州市红十字会,为遗体教学所用,做出人生最后的贡献。他的爱人许耐霜被其精神所感染,也联系常州市红十字会,决定签署遗体捐献书。8月9日上午9点45分许,常州市红十字捐献工作部一行来到许耐霜家中,帮助老人完成了心愿。许耐霜说,生前没能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希望走后能和爱人一样,为祖国奉献终生。
珍藏的扬子晚报
年轻时许耐霜和季刚芹的合影
夫妻俩双双荣获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夫妻俩都在扬子晚报“抗美援朝老兵影像库”
9日上午9点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常州市荷花池公寓许耐霜的家中,她的女儿和儿子在家陪伴着她,等待常州市红十字会的到来。与记者闲聊间,许耐霜老人拿出老伴珍藏的泛黄的旧报纸,其中有不少是扬子晚报的报道。在这当中,有一份报纸,季刚芹老先生还特别用笔嘱托家人:“这份报纸保存!”这就是2020年10月24日的扬子晚报!
当天,本报特别策划,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兵影像库”上线,季刚芹、许耐霜与其他68位省内抗美援朝老兵佩戴着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被本报刊登在头版主图上。这让夫妻俩感到既光荣又骄傲,值得纪念。
不仅如此,本报还多次报道了季刚芹老先生给小学生讲述抗战故事的事迹,有的会绘画的小学生在听完抗战故事后,还特意为季刚芹老先生手绘了戎装敬礼的画像!这些都被夫妻俩珍藏着。
季老的遗体捐献纪念证书
近年来许耐霜和季刚芹的合影
2018年季老决定签遗体捐献书
据了解,季刚芹1928年生,是扬州宝应人,1944年加入了新四军的一支部队。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役和炮击金门战役,负过4次伤,2次游走在死亡边缘,体内因战斗残留了10多块弹片。在参加抗美援朝前,他在部队结识了参军的常州武进漕桥高中生许耐霜,两人互生好感,便结了婚。之后,许耐霜跟随丈夫去了抗美援朝战场,期间担任军医。他的3个孩子都在军营长大,之后也都穿上了军装。
1982年2月,季刚芹夫妻俩脱下戎装,选择了去爱人的老家常州,奉献地方。1987年,季刚芹主动要求提前一年离休,给年轻人更多空间!人离休了,政治思想上却没有离休,他仍在发挥余热。受组织邀请,季老担任常州市天宁区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其间,在天宁率先成立常州首个老干部报告团,为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做了上百场巡回报告,吸引听众不下10万人次。
季刚芹的女儿季影丽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2018年,常州市天宁区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发起遗体捐献倡议书,她的爸爸在认真学习后,回来便和她们挨个打电话商量,他要带头签遗体捐献书。
“我们做子女的开始都挺反对我捐遗体的,我妈开始也挺反对的,大家就是觉得这把年纪了,91岁的人了,捐了遗体能有什么用。可是我爸他去做了深入了解后,得知他的遗体也可以继续为医疗事业做贡献,他便毅然决然地要签常州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季影丽说,当时他爸就跟她们讲,想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觉得他这一生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党和国家给了他们这么好的待遇,他必须要把这一生都奉献给党和国家。“后来我和我弟还有我妈,拗不过我爸,就都在常州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签了字,表示同意。”
许耐霜填写常州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许耐霜填好的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家人也慢慢被老人的精神所感染
9日上午9点45分许,常州市红十字捐献工作部一行带着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和季老的遗体捐献纪念证书来到许耐霜家中,先将纪念证书颁给季老家属,随后给许耐霜讲述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的有关事项,在听取介绍后,许老便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填写了相关信息,其子女也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字表示了支持。
许耐霜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8月6日,老伴仙逝,他的遗体通过常州市红十字会被送往遗体接收站,进行了一次遗体髋关节教学活动。之后遗体被火化处理。在2018年签署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后一直到今天,他们都感受到了常州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对遗体捐献志愿者及家属的关心和关怀。每周一到两次的上门服务交流让遗体捐献志愿者及家属感到十分温馨。
据了解,2020年,常州市专门成立了和家安宁生命关怀服务中心对遗体捐献志愿者进行跟踪帮助,根据遗体志愿者的需求,每周上门进行帮扶,让遗体捐献志愿者感受到温暖。
“在老伴走后,志愿者更是忙前忙后,这也让她更加了解了遗体捐献的前前后后,今后更加放心地捐出自己的遗体。”许耐霜说,她生前没为国家作出什么重大贡献,想着死后能像老伴一样,再为国家出份力,也是挺光荣的。于是,她决定追随老伴的意志,也将自己的遗体奉献出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