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为何被称为“兔狲”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2-10-10 16:01

 2022年10月10日上午9:50,中国唯一一只圈养雄性兔狲,在进食时因鸡肉卡喉,不幸窒息而死。西宁野生动物园发布该消息后,立即引发网友关注。截至记者发稿前,已有1.4万名微博网友转发该帖。

图片

图源:西宁野生动物园

 

近年来,兔狲因其蠢萌的外形而被众多网友关注,在兔狲界,西宁野生动物园的这只又是最红的一个。此次兔狲不幸死亡,让它再次闯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好奇,这种小型猫科动物为何取名“兔狲”呢?

关于“兔狲”这个名字,其实学术界早有讨论。流行的说法是:古代的牧民在放牧、游猎时如果发现兔狲,往往会脱口而出“吐逊”( 突厥语“站住”的意思),神奇的是,兔狲听到后,会听话停下来,回头寻找声音的来源。所以,牧民便据此称它为“吐逊”,讹为“兔狲”。

也有学者认为,兔狲以鼠兔为食,故称为兔狲,这种起名方式就像“鱼鹰”“蛇鹫”“蟹獴”一样,以捕食对象取名。

但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王洁并不认同这两种说法。他认为,兔狲十分机警,古代牧民只能乘其不备猎取兔狲而不可能先让其“站住”,同时,他查阅历史文献,发现兔狲在史籍中名为“兔儿狲”,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中叶,多出现于贸易、典当、物产介绍等领域,清代文献中基本未发现“兔狲”这一叫法。王洁认为,“兔狲”很可能是由“兔儿狲”删略而来。1949年后,出于科学研究和动物保护的需要,不含“儿”的“兔狲”因其语义色彩的客观性,顺理成章地成为标准学名。

王洁认为,“兔儿狲”的耳朵又短又圆,给人的感觉是圆乎乎的矮胖子,体毛长而蓬松,这样短胖的体态,和“兔儿”相似。“兔狲”中的“狲”则提示它形似一种猫科动物“猞猁狲”(又名又称猞猁)。“以人们熟悉的草食动物之体形比拟较陌生的猫科动物之体形”,才是“兔狲”的取名逻辑。

而在兔狲出没的新疆地区,维吾尔语中,“兔儿狲”这个名字翻译过来,也是“兔形的猞猁”的意思。“当然,兔狲和猞猁同科不同属,兔狲并不是猞猁的一种,‘兔狲’一词反映了造词初始人们将该物种归为“猞猁”的认知心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参考资料:“兔狲”理据考   王 洁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第5期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臧磊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