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聊斋丨“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吗?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2-10-14 19:15

大家好,我是新闻评论员尹武。

10月13日,南京市土地矿产市场管理中心党员同志,来到扬子晚报开展党建活动。在交流讲课中,对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在此也与紫牛平台上的粉丝分享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分不清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有时候把该用文化的地方用成了文明,把该用文明的地方误称成了文化。

就像“科学”与“科技”这两个词,有些人经常也会用混了。与“文明”和“文化”一样,这几个词都有着部分相同的内容,却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先说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举两个例子。今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人世间》,它是根据梁晓声的小说改编。对于文化,梁晓声有这样的说法,他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话说得真好,仔细推敲,这好像是针对某一个个体而言,比如,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或者文化修养,我们可以用这个几句话去观察他。但对一个群体,对一个社会来讲,文化又意味着什么呢?有人又给了另外一个定义,就是:“一个人的重复行为形成了习惯,一个群体的共同习惯就是习俗,一个地区的习俗构成了传统,千百年沉积下来的传统就是文化。”

什么是文明呢?文明这个概念,也充满了争议。有人说,文明其实就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翻开《牛津词典》,它对文明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指社会高度发达的状态。

这些概念都很抽象,不太好理解,我们还是用一些具体的生活例子来说。

中国人的餐饮,淮扬菜口味偏甜,川菜口味偏麻偏辣。这是因为生活在不同地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口味偏好,也就是不同地区“饮食文化”。但你不能说吃甜的一定比吃辣的好,也不能说吃辣的就一定比吃甜的好,不同地区形成的不同饮食文化可以并存。

不管东西南北的人们有什么样的口味偏好,形成了什么样的不同饮食文化,但现在大家都有了共同的遵循,那就是追求吃的健康、吃的卫生,对不该吃的东西不能吃,比如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之类。这样的行为表现就叫做“饮食文明”。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与“文明”有所区别。文化往往体现着地域性、差异性,而文明体现着广泛性、趋同性。

所以,文化多元性是受到人们认同的、尊重的,对“文化”表述可以用“多元文化”“多姿多彩文化”“各民族不同文化”等等。但是,文明是有先进与落后,甚至野蛮之分的,在历史进程上,追求文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识。

文化与文明相比较,还有一个特点,文明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一些。我们通常讲的文化,往往指的是精神层面。而文明不仅包含着精神层面,还包含着物质层面。所以,我们强调文明的时候,会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还有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等。

再强调一点,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明,动物世界是没有文明的。动物世界通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人类社会遵循的是文明进步的法治规则。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也是担起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担当。

所以,对文明和文化,我们要有更清醒的认识。不要把对文明的追求套用到文化上,也不要把对文化的要求套用在文明上。

摄制:吴伟龙(实习) 丁雨(实习)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