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说江苏 | “波涛汹涌”背后的三国战争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1-04 16:27

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有渡江之志。权严设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三国志·吴书》

“波涛汹涌”是中小学生写作文常用的词。但凡写游记,写到大海或长江的,基本逃不脱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书》,它的背后是曹魏与孙吴对垒的故事。

汉末至晋初,扬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几次战役都发生在曹丕当政时期。公元222年起到225年止,曹魏三次兵临扬州。

第一次,张辽为主将,魏军经淮河入中渎水,抵达扬州、海陵等临海地区。孙权听说是张辽为主帅,对属下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吴军守将为吕范,双方隔江对峙。夜间,吴军遭遇暴风,战船漂到曹军大营,张辽看准机会,率领将士对吴军发起进攻,斩杀俘虏数千人,幸亏驻扎在扬州西部的贺齐来救,才转危为安。战后,张辽于长江北岸的江都病逝。曹丕闻讯大哭。第二年开春,因战事无进展,魏军退兵。

 

图片

汉魏时期的中渎水示意图。 图源: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


第二次,曹丕听说吴国的山越发起叛乱,他认为是可乘之机,遂决定御驾亲征,经蔡水、颖水,入淮后,到达寿春,经中渎水最终到达扬州。此时吴军因拨兵平叛,固守力量确实不足。徐盛献计,从南京到扬州,沿岸驻围,围上设假楼,伪装兵足将广的样子。魏人见了,多少有些忌惮,曹丕也为之“愕然”。曹丕这一年还在江边乘船溜达了一圈,差点被暴风吹到对岸。惊魂之下,班师回朝。

第三次,曹丕再次御驾亲征。但突逢寒潮来袭,江都附近的中渎水南段有冰冻,水军无法进入长江。曹丕又见江水滔滔,“波涛汹涌”,无法登渡,想到从扬州三次进军三次失败,不由地发出“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的喟叹。曹丕退兵后,吴军派500精兵乘夜过江追击,差点活捉了曹丕,“获副车羽盖以还”。

很多年后,江都人在蔡家庄东建了座曹公庙,供奉曹丕。史志载:“曹丕……以大寒水冰,舟不得入,临江而还。后人为之立庙。”这段历史还为我们留下了“波涛汹涌”这个词汇,现在还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4】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