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上最快太空快递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2-11-13 07:45

 图片

1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示意图图片

  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天和核心舱内的情况

 

 

  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并于12时10分,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天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中,闪耀着南航人的智慧光芒。在发射背后,有很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校友在默默助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打破纪录

  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太空快递包装材料取自螃蟹壳

  本次发射,天舟五号首次实现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打破了此前国际空间站由俄罗斯“联盟MS-17”载人飞船于2020年10月14日创造的3小时3分钟的纪录,创造了世界纪录。这一技术突破对于提升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水平,提升空间站任务应急物资补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任务的关键内容。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2012年,神舟九号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开展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如今,中国又打破世界纪录,实现2小时超快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胡海霞表示:“这些年来,我们的交会对接模式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丰富,适应能力更强,说明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更趋成熟。”

  据悉,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还搭载了“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宇航用氢氧燃料电池、空间宽能谱高能粒子探测载荷等试验项目。

  据了解,太空包裹的表面材料是一款特殊布料,用螃蟹壳提取物制成,具有抗菌、防霉、防静电等特点,已在空间站舱内和载人飞船中大量应用。

  成功背后

  多名南航人持续守护 将严格和细致融入每个细节中

  记者了解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占小红教授团队开发的飞船防热承载结构精密激光焊接与高效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我国新一代货运飞船的研发。航天学院陈金宝教授团队在预研阶段研制的末端效应器,航天学院王小涛副教授团队研发的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等目前已经应用到空间站多个任务中。

  在发射成功的背后,还有一群南航校友用实际行动守护载人航天工程。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1998级校友曹俊生是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南航信息工程专业2000级校友于磊是天舟货运飞船系统电总体主任设计师,南航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2003级校友何永丛是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测试指挥,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任亮是天舟货运飞船综合测试主任设计师……

  1983年出生的于磊,担任天舟团队电总体主任设计师。电总体团队负责干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电”力大管家,从能源系统、信息系统、软件顶层设计再到电磁兼容性设计,“电总体”就像是“人体经络”一般在天舟团队“默默无闻,却又无处不在”。“航天事业能让人秉承平常心,将严格和细致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以前不敢想的创新技术、创新指标,现在一个一个的攻克和实现了。”于磊在谈到从事航天事业的感想时说道。

  天舟货运飞船综合测试主任设计师任亮是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2013年,任亮进入天舟团队,负责综合测试。此前,任亮曾参与过天宫一号的研制和发射任务。从最初的抽样监测到发射升空,综合测试组12名成员与航天器朝夕相处。“综合测试工作就好像全面体检,我们不能错发一个指令,错报一个参数,错接一根电缆。任何一次失误都会对航天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