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表演艺术家顾芗:我的生命与滑稽戏已融为一体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3-01-05 20:53

 大雪节气过后,天气变得格外寒冷,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姑苏城多了几分水墨韵味。顾芗如约来到苏州滑稽剧团,虽然正在遭受病痛折磨,但是她依旧举止端庄,说话温文尔雅,江南才女的优雅气息扑面而来。作为当代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几十年来,顾芗塑造了乔妹、安小花、阿旦等多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不管饰演怎样的角色,都能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表演让她有了“千面女郎”的称号。谈及这些年来的演艺生涯,顾芗说:“我的生命与滑稽戏已融为一体了。”

为了演出毅然剪去长辫子

顾芗出生于上海,从小在苏州生活。父亲是铁路工人,顾芗小时候与长长的铁道线为伴,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往无前的个性。1969年12月,顾芗告别亲人,远离故乡,成为一名知青。经历了一番考验之后,顾芗参加了宣传队。宣传队是一支半脱产、半专业的文艺轻骑,从各连选拔出来的30多位文艺苗子中,不乏苏州知青,他们都有一定的说唱能力和舞蹈基础。他们晴天在晒场,雨天在仓库,歌声伴着笑声,舞姿合着乐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顾芗逐渐成了宣传队里的主角,在婀娜多姿的舞蹈中有她的身影,在嘹亮抒情的合唱中有她的歌声,不仅如此,她还当上了节目主持人,台上台下,每天忙忙碌碌,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图片

“1972年,我调入金湖县文工团,演艺生涯从此开始。金湖县文工团是个只有三四十人的专业团体,艺术表演门类众多,包括京剧、淮剧、歌剧、黄梅戏等,另外,唱歌、跳舞、表演唱更是不可或缺。”顾芗说,团里的演员们博采众长,汲取营养,成为活跃在苏北平原上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乌兰牧骑”。文工团排练京剧样板戏《龙江颂》,顾芗分到一个小花旦的角色,扮演“江水英”旁边的助手“阿莲”。有一天,团长急匆匆地找到顾芗,让她临时出演“江水英”。由于“江水英”是齐耳的短发,而顾芗留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这条辫子陪伴她已经有十年了,她有点儿迟疑了。然而,她现在要上台演“江水英”,总不能拖着长辫子上台。于是,她把长辫往后一甩,心一狠,牙一咬,果断地说:“团长,我马上去剪辫子!”演出那天,当一头短发、充满朝气的“江水英”出场亮相,现场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三个小时的演出,顾芗使出了浑身解数,精气神十足,观众频频称赞。后来,顾芗便在金湖县文工团挑起了大梁:歌剧《江姐》中饰演江姐、《洪湖赤卫队》中饰演韩英、《刘三姐》中饰演刘三姐、《蝶恋花》中饰演孙嫂、《红云岗》中饰演红嫂、《小二黑结婚》中饰演小芹……

转行,在滑稽舞台上演绎人生

回到苏州后,她便加入了苏州市沪剧团。然而,好景不长,苏州市沪剧团两年后宣告解散。没过多久,顾芗便踏进了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大门。回忆当年,顾芗仍记得当时的迷惘——“进入一个对于自己来说全新的剧种,能行吗?”此时,滑稽戏《小小得月楼》正在进行排练。在研究分配角色时,剧团引起了一番争论。十多个角色都安排有主,只是其中“乔妹”一角,使大家陷入了困惑。“乔妹”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服务员,但热衷于穿戴打扮,渴望去拍电影、上银幕,个性活泼,笑料迭出。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让顾芗来演“乔妹”。于是,顾芗白天顶着高温热浪,夜晚不顾蚊虫的叮咬,琢磨剧本,分析角色,研究心态,设想动作,憋着一股非演好“乔妹”不可的劲头,欣然走进排练场。

人在戏中,戏在人为。天真可爱的“乔妹”,身段优美,节奏明快,一个活脱脱的当代青年形象,在舞台上熠熠发光。不久,从沪上传来好消息,《小小得月楼》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喜剧故事片,除杨毛头一角由电影演员毛永明担任外,苏州滑稽剧团几乎原班人马进入了摄影场地。顾芗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以后,在银幕上又展艺术才华。电影放映以后,轰动大江南北,风靡全国。

图片

顾芗告诉记者,在饰演“乔妹”之后,她又先后在多个剧目中塑造不同角色。改革开放后,戴黄帽子的搬家队应运而生。剧作家陆伦章深入苏州第一个搬家队体验生活,写出了反映搬家队生活的滑稽戏《快活的黄帽子》。“快活的黄帽子”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天天帮着人家乔迁,分享着别人改善居住条件的喜悦,而小罗斯因新房无着落面临被女朋友甩掉的情况,队长柏德心和黄毛结婚六年,房子只有六个平方,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连搬家队也“寄人篱下”,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顾芗就是“柏德心”老婆“黄毛”的扮演者。“黄毛”是与“乔妹”截然不同的人物。于是,她一头扎进了“黄帽子”的行列,决心在婉约细腻的表演中,继承、创造出一种苏式滑稽冷面幽默的喜剧艺术特殊美感。《快活的黄帽子》经连日的彩排,首次公演取得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受到观众点赞。随后,《快活的黄帽子》走出苏州,在江、浙、沪巡回演出,引起了同行和观众的极大兴趣,好评如潮。 《快活的黄帽子》经过多年的精雕细刻,加工磨练,终于成为滑稽戏的上乘之作。1992年3月,顾芗凭借在《快活的黄帽子》中的表演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44岁时出演15岁的山村女孩

顾芗还记得第一次接到儿童滑稽戏时的场景:《一二三,起步走》是一部以儿童为主人公的滑稽戏,在一群同龄人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城市与乡村的几代人之间,产生了思想、行为、道德上的碰撞。当剧团领导宣布15岁的山村女孩“安小花”一角由顾芗饰演时,顾芗始料不及,嘀咕了一声:“我已经44岁了,半老徐娘,还演15岁小姑娘?”“这是艺术创作上的需要,相信你能行!”剧团领导已经发现她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多说了一句。“安小花既然是全剧至关重要的主人公,自己能出演这个角色,也是一个机遇。”分秒之间,顾芗认可了。

与“安小花”同龄的城市男小孩“孙发发”由时已47岁的张克勤担纲饰演,当领导上征求他的意见时,张克勤瞅了顾芗一眼爽快地说:“阿芗能演,我也能。”角色敲定,一台由老、中、青年主演的第四代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正式开排。

从44岁到15岁,顾芗开始了艰苦的“倒行”。安小花,一个单纯、天真、活泼、倔强的农村小女孩进入了她的心怀,奋发向上、胸有大志、不怕艰苦的性格,让她深受感动。她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和艺术追求,也曾经有一种倔强向前,不肯回头的犟劲,安小花的意志、性格并不陌生,自己和她有着许多共同经历,她为自己能演上这个角色而感到欣慰。演出空闲,她反复阅读剧本,从语言、细节、动作、唱腔方方面面,进行加工、修饰,让“安小花”从平面中走出来,成为立体化的人物,从剧本中跳出来,走向舞台。休息时,她把思维拉回童年,和小伙伴跳橡皮筋、玩老鹰捉小鸡,看舞狮子……顾芗认为,作为演员,第一要务是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对一切人、一切事物进行观察和体验,有所感受,然后才可能进入创造的过程。她认真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去寻找“安小花”的影子,去发现“安小花”的心灵世界。顾芗在经过减重6斤后,使得天真可爱的少女“安小花”形象终于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舞台上。

1996年9月,全国儿童剧评比演出,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参与儿童剧比赛。当知道扮演15岁山村小女孩“安小花”的顾芗已是一位44岁的母亲时,观众们感到非常惊讶。全国儿童剧新剧目评比演出揭榜,《一二三,起步走》获得演出一等奖,顾芗不负众望,荣获“优秀表演奖”。同时,《一二三,起步走》获得文化部第七届 “文华大奖”,顾芗和“孙发发”的表演者张克勤一起,双双获得“文华表演奖”,这是顾芗第二次获此殊荣了。1997年,她凭借在《一二三,起步走》中饰演安小花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顾芗又一次攀上了艺术的高峰,她的表演艺术风格成了独树一帜的苏式滑稽的代表。

图片

顾芗做客央视,谈滑稽戏的魅力 图源央视综艺微信公众号

成为“三度梅”获奖者,问鼎“梅花大奖”

荣誉接踵而来。2007年12月,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举行,苏州市滑稽剧团的《青春跑道》,引起分外关注。这届戏剧节上《青春跑道》获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此后,又先后获得了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和中宣部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在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目展演中,以其充满青春气息的演出和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征服了观众和学生,一举囊括了优秀剧目一等奖、编剧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诸多奖项。顾芗说,滑稽戏既带给观众欢乐,又带给观众启迪和感悟,观众和戏里的人物产生共鸣,花再大的力气去“磨”也是值得的。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剧目,《顾家姆妈》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护士顾雪飞突然失踪,将出生三个月的一对龙凤胎子女留给了扬州保姆阿旦。阿旦含辛茹苦抚养孩子,成了“顾家姆妈”。十八年后,一封南非来信将颠倒的主仆关系重又颠倒过来。亲生母亲的来信没有给顾家的命运带来任何改变。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阿旦和孩子们经历了贫困、下岗、创业、致富的甜酸苦辣,用超越血缘的大爱,和儿女们共建家园,体现了人性价值。从年纪轻轻思想清纯的保姆到白发苍苍耄耋之年的“老妈”,顾芗饰演的顾家姆妈跨越了漫长的艰难岁月,经历了人生的沧桑曲折,用伟大的母爱,体现了相濡以沫的真情和和谐共生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排练、修改、再排练、再修改,在各地城乡演出了近百场以后,顾芗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喜剧表演风格,含蓄、潇洒、幽默、诙谐,尤其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早已获得评委、观众们的欣赏和关注。舞台上,扬州保姆阿旦,表演细腻,善良可敬,动情处让人潸然泪下,一份久违的温情滋润着观众的心灵。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顾芗凭借《顾家姆妈》的精湛表演,成为“三度梅”获奖者,问鼎“梅花大奖”。

接受记者采访时,顾芗笑着说:“滑稽戏的特点就是让人‘笑’,带给观众欢乐,让大家开心,这是滑稽戏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在多年的演出中,在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中,顾芗精益求精打磨演技。从百姓视角看世界,反映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讲小人物故事,诙谐灵动,更容易在观众中引发共鸣。在顾芗看来,“滑稽戏表演要通俗但不能低俗”。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她不满足于在台上甩包袱、放噱头,她静心钻研喜剧的核心内涵,寻找笑声过后留给观众的思考。

图片

快问快答>>

Z=张毕荣 G=顾芗

Z:滑稽戏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吸引年轻人?

G:我觉得不光是滑稽表演面临着这个问题。把年轻观众吸引到剧场来,除了演员要培养,观众也要培养,观众要么不来,来了之后我就给你看精品剧目,让观众来了之后不想走。

Z: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您主要做哪些工作?

G:我现在经常来滑稽剧团教学生,带领他们一起排练,偶尔参加演出,有时也会出去授课。

Z:工作之余,您平时有哪些业余爱好?

G:说实话,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从年轻时到现在都是一直忙忙碌碌的,每天回到家,不看电视,不听音乐,最喜欢安静的氛围。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标注外)

视频剪辑 | 沈昭 戴哲涵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校对 徐珩

编辑 : 王睿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