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国际联盟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也是第2个联合国“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修复。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江苏湿地约占全省国土面积四分之一,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建立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76处、湿地保护小区671处,自然湿地保护总面积125.7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3%。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先后将自然湿地保护率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高质量考核、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等考核指标体系。相继实施《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制度;印发《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江苏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江苏省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等。
率先实行湿地公园建设“回头看”、对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实行晋升制;率先开展小微湿地和乡村湿地建设;率先建立省级重要湿地年度遥感督查机制;率先建成全省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率先开设湿地自然学校;率先广泛建设湿地保护小区等。
全省各地持续开展长江、太湖、洪泽湖、滨海等重要湿地区域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治理,重要河流、湖泊、滨海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日益增加,湿地碳汇等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湿地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