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前的学生上课用什么教科书?这个展览带你看百年前的课本长啥样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3-02-17 20:22

人教版、苏教版、部编版……在你的学生时代,用的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不同的地方学生们所用的科目教材版本也会有所不同。而把时间线再往前推一个世纪,那时候的学生们上学都用什么样的课本?教授的内容也和今天大同小异吗?2月14日,“春诵夏弦 书声琅琅”百年老课本展在睢宁县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开展。该展览由睢宁县文体广旅局主办,睢宁县博物馆、丰县博物馆承办。

图片

 

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传道解惑,祛蔽启蒙”展出清代到太平天国时期的蒙学、经学课本。这一时期学生学习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学生们六岁启蒙,初读古代通行的蒙学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等,接下来则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尤其值得一看的是,在这一单元中展出了我国最早的课本——清代学者王步青编撰的《四书朱子本义汇参》,成书于清乾隆十年(1745),每页版心镌有“敦复堂”三个字,背面版心下边均镌有“课本”二字。这本课本距今已有270余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印有“课本”二字的书籍。

图片

 

随着清朝末年西学东渐之风渐起,教科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第二单元“西风东渐 教育维新”中可以看到清末民初各地学堂所启用的新式教科书,现代教科书体系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型。在不同的性质的学堂,所用的教材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这一时期还有《闺门宝训》《妇女家训》等专门的女子课本。中国最早的世界地理课本《增注地球韵言》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这本出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世界地理课本内容有趣、新鲜,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是了解外部世界的新式教科书。

图片

 

展览的第三单元聚焦于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教科书有着浓厚的时代印记,这一时期的教科书不少冠以“国防”二字,封面上还会绘制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画面,这些教材内容也与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紧密相连。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了全新的教材,195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同年9月第一套人教社编写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展出我们常规的历史课本、地理课本外,还展出了蚕业学校、农业学校专用的课本。同时也展出了不同省份所使用的不一样的课本,比如云南省的语文教材、扬州地区的扫盲课本、山东解放区课本等等。

图片

 

睢宁县博物馆方面表示,百年老课本是我国百年教育路的写照,教科书中浓缩了中国近代教育过程中的汗水和沧桑,从这些老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代老师的智慧和贡献,也能看到一代代学生的发奋和努力。

图片

 

除展出课本外,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不同时期的与教育相关的其他物件,比如毕业证、招生简章、教师聘书、学生奖状等等。也向市民朋友介绍了多为江苏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比如盛宣怀、张謇、叶圣陶等等。据介绍,这次展览中许多藏品来源于课本收藏家季朗友,他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丰县人,收藏老课本近三十年,藏品过万册。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4月28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片由睢宁县博物馆提供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