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了一段30年前与一位小读者通话时留下的视频,希望能找到这位当年的小读者。视频中小读者误将38岁的郑渊洁喊成了“郑爷爷”,郑渊洁哈哈大笑,“不是爷爷,是叔叔”。这段视频迅速引起读者的关注,仅仅在3个小时后,这位“小读者”就被找到了,两人30年之后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通话。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郑渊洁和如今已成为辽宁省朝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的“小读者”玄律,听他们讲述打开“时间胶囊”时的激动和惊喜。
郑渊洁发布30年前影像寻人
“你是第一位称呼我爷爷的小读者”
在30年前拍摄的那段视频中,郑渊洁穿着那个年代十分流行的皮衣在电话机旁等待着读者来电。电话接通后,小读者用稚气的声音喊道:“郑爷爷。”这把当时只有38岁的郑渊洁逗乐了,他连忙纠正道:“不是爷爷,是叔叔。”随后小读者大方地介绍了自己,她是辽宁省朝阳市育红小学的一名“大队长”,名叫玄律,郑渊洁便亲切地与她聊起了天。两人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当时的情景被工作人员录了下来。前不久,郑渊洁找到了这段影像,并在2023年2月28日放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希望找到当年那位可爱的小读者。
郑渊洁找到的30年前与小读者的通话影像
郑渊洁写道:“1993年2月28日,我和玄律同学通了电话。30年过去了,玄律你好吗?你应该是全国第一位称呼我‘爷爷’的读者,那年我38岁。30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68岁年近七旬,真的成为爷爷了。咱俩还会再次通电话吗?希望奇迹发生。”郑渊洁向紫牛新闻记者解释说,自己是个挺有仪式感的人,当年的读者来信和通话影像都保存在固定的房子里。录像带有100多盘,前几天助理去房子里巡查,挑了其中的一盘带给了他。“我特地在网上买了老式录影机,又找了一台旧电视,才把影像播放出来。原本应该有5分钟,但因为年代久远,录像带又被水泡过,所以只留下了几十秒。”
视频发布后不久,获得很多网友关注,大家纷纷接力帮忙寻人。3个小时过去,视频中的小读者玄律就在评论区现身了。当晚下午,在30年后的同一天,郑渊洁和玄律再次通话,这场跨越30年的对话让两人都惊喜不已,“当年是电话,现在是视频了,这场连线也有了时代的印记!”郑渊洁打趣地说。
郑渊洁和玄律30年后的第二次连线
通话中,郑渊洁了解到,当年这位小读者玄律,如今已是辽宁省朝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院长。玄律是一名80后,30年前与郑叔叔通话时,她11岁,还在上小学,“小时候特别喜欢郑叔叔的《童话大王》,每期必读。后来看到月刊上公布了郑叔叔的电话号码,我就抱着粉丝追星一样的心情每周末守在电话机旁,连打了几个礼拜,才终于打通。郑叔叔接电话时我其实很蒙,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我还是强装镇定,认真地做了自我介绍。作为一个小粉丝,我觉得这次机会特别不容易,希望郑叔叔能记住我。”
说起当年为什么会脱口而出喊“郑爷爷”,玄律笑着说:“当时觉得郑叔叔写的童话故事太精彩了,想象他应该是阅历丰富的‘爷爷’辈了!”玄律回忆说,电话里还和郑叔叔聊了聊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皮皮鲁和鲁西西,“郑叔叔鼓励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打电话,所以那通电话只打了短短5分钟,“但挂了电话后我特别激动,满屋子奔跑。后面好多年,还时常想起这件事。郑叔叔说的话就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非常正能量,在我后来的人生历程中,这些话时常激励我。”
网友助力,3小时后找到小读者
30年后同一天两人再次连线
玄律告诉记者,这次重新联系上郑叔叔,多亏了上网“冲浪”的亲友们帮忙。“今年2月28日,我还在泰国出差,上午都没有关注手机,回到住地时,发现手机里有七八十条信息涌来,都是亲戚朋友转发来的郑叔叔的寻人视频,我这才知道,自己是那个被抽中的幸运小读者。”于是玄律马上去郑叔叔的社交账号上留了言,表明了身份,当天下午就视频连线了。这一次连线,玄律和郑叔叔聊了聊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生活,“郑叔叔肯定了我这些年的努力,我特别高兴。”
如今的玄律优雅干练,落落大方
郑渊洁说:“都说三岁看老,其实当年和这个小姑娘通话时,就觉得她讲话特别镇定、条理清晰,有‘领导’气质。30年后,她果然成了一名管理者,特别干练,落落大方 。我问她作为院长一定面试过不少人,她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些什么建议呢?她认真地告诉我,最重要的是自信,同时要做好详尽的准备。”
与玄律的对话,让郑渊洁感慨万千,“跨越30年,有历经了沧海桑田的感觉,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叹自己变老了,但相信不变的是作品维系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真实情感!”
玄律也说:“再次与郑叔叔通话,我好像一下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当年青涩懵懂的年代。郑叔叔还是像当年一样,语气亲切。不一样的是,他现在真的成了很多小读者的‘爷爷’了!这段神奇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感悟,一是要信自己,当年因为自信才敢打电话;二是要信他人,因为信任,才有了再次连线‘郑爷爷’的奇迹。”
当年给郑叔叔打电话时,玄律在读小学,初高中阶段成绩不错,高中毕业后她去了加拿大留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虽然时光荏苒,辗转多地,但她家里还保留着当年的童话书,“有的已经很旧了,依然收藏在柜子里。我的女儿在读小学一年级,她会经常看郑叔叔的童话书。现在很多童话故事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我女儿特别喜欢看《舒克和贝塔》的动画片。”
玄律和女儿的合影
玄律觉得,童话是浪漫的,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饱含着温暖与感动,“孩童阶段阅读好的童话故事,能让他们用天真而好奇的目光看待世界,感知美好,我会把这些童话书一直保存下去。”
随机抽取来信认真回复
想让小读者成为相信奇迹的人
郑渊洁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从1978年开始写童话,1983年后开始有小读者给他写信,“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孩子们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我他们喜欢看我的作品,还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开始我能做到每封信都回复,因为我觉得收到回信的小朋友一定特别惊喜,我希望他们都能成为相信奇迹的人。”
随着小读者的来信越来越多,郑渊洁没办法再一一回复了,只能把这些信都收藏起来,“我常说,有的人收藏过去,但我收藏未来,因为孩子就是未来。”30多年间,他收藏了近百万封信,2010年开始,他开启了一个寻找当年小读者的计划,“我去自己收藏信的房子里,闭着眼睛抽出10封信,一封封打开,拍照片后发到微博上,寻找当年的小读者。”
郑渊洁近日给以前的小读者手写的回信
“第一封信发出后,很快就找到了小读者,当时是湖南的一名小学生给我写的信,找到时他已是深圳一份汽车杂志的副主编。后面一封封信发出来,找到的小读者中,有的成了军人,有的成了电台主持人,还有的成了医生……很快第一批的十个小读者都找出来了。去年12月,我又开始了新一轮‘升级版’的寻找小读者活动,每个月随机抽出一封读者来信,并且给他们回信。目前已经找到3位小读者了,这次活动中寻找到的第4名小读者,就是玄律。不过之前和小读者都是用信件方式沟通的,通过视频连线的,玄律还是第一个。”
郑渊洁告诉记者,寻找读者的过程,就像穿越时空打开了一个个时间胶囊,当年的小读者如今都长大成人,还会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看童话故事,“我无限惊喜,这个寻找小读者的活动我会继续下去,因为我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像相信童话一般相信生活,相信这个可爱的世界会有奇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实习生 |张静萱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