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星空—江苏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项目启动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5-29 17:55

项目启动

扬子晚报网5月29日讯(通讯员 徐山 赵阳 记者 董婉愉)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让梦想填满星空、多彩装饰童真。今天上午,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省慈善总会、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微关爱南京江北中心”举办孤独症儿童救助行动。由江苏省慈善总会出资300万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出资165万元,联合省残疾人联合会启动实施“筑梦星空——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项目。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个童年都应当被关爱、呵护。但是在我们的日常里,就有这样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他们不聋,却充耳不闻;他们不哑,却喊不出爸爸妈妈。因为在他们和外界之间,被一种叫做“孤独症”的病状阻隔,难以融入社会,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互相交流。

项目启动仪式

承办这次活动的“微关爱南京江北中心”,是一家多年专注于解决孤独症、语言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儿童生理缺陷的社会服务机构。上午10:00,在“中心”等候区内已聚集不少家长,他们的孩子正在接受康复治疗。在“个训室”外的走道间,康复师正在进行肢体训练。一名6岁左右的小姑娘神情专注,双手撑地,身体保持游泳姿势卧在一台四轮平板车上,在康复师的辅导下努力地完成各种动作。该机构理事长余福林介绍,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22年,省政府将孤独症儿童康复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提出“实现全省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全省对定点康复机构建设、康复服务规范、康复训练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工作体系,建立起孤独症儿童康复从申请救助、审批转介、康复训练、监管考核、经费拨付的工作机制。但由于孤独症儿童需要长期照护,其家庭所承受的经济、心理压力仍然较大,有些困难家庭甚至停止了患儿的康复治疗。

病患家长接受捐款

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高晓平介绍,本次由三家单位联合实施的孤独症儿童救助项目,目标人群锁定为本省户籍内、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治疗的4556名7-14岁孤独症儿童,旨在向患儿家庭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家长帮助患儿持续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以达到预期效果。符合条件并有意愿接受帮扶的家庭,可以向当地残联康复科填报申请表,待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相应资金帮扶。其中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家庭每年可获2000元资助,其他家庭为1000元。

省残联理事长姜爱军表示,救助项目要让全体孤独症病患家庭知晓,并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广开资金募集渠道,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到扶残助残行动中来。

康复师给孩子做康复

链接:

什么是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同时也可能存在语言、智力以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孤独症儿童开展诊疗康复的时候要做个性化的分析和指导。

孤独症的患病率如何: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均出现上升趋势,估计全球患病率在 1%-2%,我国多城市的调查显示6-12 岁儿童患病率为 0.7%,男女比例为 4.1:1。近年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患病率上升与大家对孤独症认识的提升、更准确的诊断工具以及诊断标准的变化导致诊断的扩大化有关,但也不能排除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孤独症患病率绝对增高。

孤独症的诊断年龄:孤独症的平均诊断年龄为四岁,最早可在两岁之前确诊,但常常在儿童早期,例如在出生后 6 个月时就存在发展异常的迹象。

孤独症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孤独症对儿童的影响从生命早期就开始了,在婴儿期即可能表现出发育异常的迹象,如目光交流少、对呼唤名字无明显应答,缺乏肢体动作等等,但常常在 12 个月以后随着儿童发育存在显著偏离或异常时,才被父母或养育者关注,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例如儿童对同龄儿童不感兴趣,难以结交朋友,难以顺利习得该阶段应该习得的技能,语言沟通、游戏技能及社交技巧等方面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同龄儿童应有的程度。有些儿童可能会存在语言、认知等功能的倒退。

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原则有哪些: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干预最重要的原则。0-3 岁是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孤独症的早期干预以教育训练为主,教育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症状,即促进社会交往能力、言语和非言语交流能力的发展,减少刻板重复行为。

什么地方可以诊断孤独症:具有孤独症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服务,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儿科和儿童保健科、精神专科医院儿科、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通过病史询问、行为观察、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孤独症量表测评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根据相应的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后诊断。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