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没到,“暑假最可怕”系列短视频就已经铺天盖地地冲了出来。近两日,短视频平台中突然出现了大量“X年级暑假最可怕”系列的视频,每个视频的内容都大差不离的,视频中的“老师”对着镜头,苦口婆心地提醒手机外的几张,“一年级暑假最可怕,不努力差距就变大。”“初二暑假不利用好,基本就和高中无缘。”“七年级暑假是最可怕的,再不补课就要被碾压”……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老师”一转头就开始了带货,卖各种辅导书和课程。这些所谓的“X年级暑假最可怕”的话术不过是用来带货的工具,看似是在传播教育理念,讲解提分策略,实际上的目的就是“卖课卖书”,而这些所谓的“父母必须知道的教育理念”究竟有几分科学性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6月28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对集中发布“暑假最可怕”系列视频、营造教育焦虑的内容的账号进行处理,平台已经处理了相关视频961条,并对81个账号采取了禁止发稿、限制电商带货权限等处罚。
不难看出,这些带货视频的内容是高度同质化的,用的话术大差不离,到底哪一个年级最可怕,就要看这个主播带货的是几年级的书和课程了。面上打着是“资深教师”的旗号,实际上更多的带货主播都归属于某个MCN机构。从流量推荐的机制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暑假最可怕”视频,最初有几个营销教育焦虑的视频获得了流量,很快就会有机构开始流水线式作业,蜂拥而上制造类似的内容以获取后续的流量红利。不仅是“暑假最可怕”,一个“挖呀哇”火了,涌现出无数个“挖呀哇”,一个“素颜和解”的美妆视频火了,涌现出无数个版本的“素颜和解”。目前,各短视频平台也对短视频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开展过多次打击清理,比如抖音在去年上线的“抹除同质化粉丝”功能,为的就是打击依靠粗制滥造的同质化内容试图获取流量的账号。
“暑假最可怕”系列能获取流量是因为这些主播使用话术恐吓式营销,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教育心切的心理钻空子,煽风点火,引发焦虑情绪,借此牟利,如此生意经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022年,教育部就已联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线上巡查,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哪一年级的暑假最可怕没有答案,但贩卖焦虑一定是可怕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