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人、23天、13000公里!父亲在国外务工突发疾病去世,她跨越千山万水把父亲骨灰接回家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7-06 07:37

“历经23天13000公里,我单枪匹马终于接您回家了,我的好父亲,好想这是一场梦。”前段时间,一个女孩独自到加纳处理父亲后事,并将父亲骨灰带回家让其落叶归根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个女孩名叫晏红丽,江苏盱眙人,今年25岁。今年2月,她的父亲到加纳务工,5月因突发疟疾不幸离世,身为小女儿的她独自跨越万水千山,用了23天时间,于6月把父亲的骨灰顺利接回家。

图片

晏红丽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国

“不管多远,都要接父亲回家”

“当时,我父亲到加纳务工刚满3个月,意外得了疟疾,5天时间就离世了。”晏红丽以前是中国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曾到过法国、菲律宾、加拿大、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比赛或外训,但从未一个人出过国。“得知我父亲去世,心里只有一个念想,不管多远,都要接父亲回家。”她说。

图片

晏红丽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国

晏红丽的母亲腿脚不便,刚生完孩子的姐姐需要休养,接父亲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她的身上。“办签证、打防热针,准备出国材料用了8天时间,那8天度日如年。一方面,我不知道加纳那边的情况,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另一方面,我急切的想飞过去看父亲最后一面。”晏红丽说,从中国到加纳需要从埃塞俄比亚转机,去的时候在路上花了23个小时。

图片

晏红丽给父亲办理火化手续

到加纳后,她第一时间去医院的太平间看父亲一眼,然后仔细查看父亲的住院记录和用药情况,又找父亲生前的工友了解父亲的身体情况,最后她决定不做尸检,办理死亡证明让父亲的尸体火化,这些已经用了近10天时间。尸体火化后,她又办理骨灰出口证明,才顺利把父亲的骨灰带回来。

“我一个人前往异国他乡处理父亲后事,遇到过很多虐心的瞬间,也遇到了帮助我的好心人。”晏红丽说,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她打电话给了父亲生前工作地方的矿长——一个中国叔叔,请求他帮忙买身新衣服给父亲换上。在加纳期间,她到当地的派出所、法院、大使馆、航空公司等办理相关的手续时,也曾遇到不少麻烦,以前比赛认识的一位国际裁判给她提供了帮助。“不然的话,我可能一两个月都回不来。”回忆那段经历,晏红丽对好心人充满感激。

6月14日,她如愿带着父亲的骨灰踏上了回国的旅程,结果在埃塞俄比亚转机时遇到了恶劣天气,到上海时也下了很大的雨,共用了35个小时,她才将父亲的骨灰带回家。

图片

网友们心疼晏红丽

“把父亲遗物也带回来,留个念想”

“这里有他生活过的痕迹,我想体验一下他这三个月的生活。”晏红丽告诉记者,在加纳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她到父亲生前居住的地方看了看,又去当地的大街上走了走,眼睛看到的每一幕,都让她心疼父亲、想念父亲。

父亲火化后,晏红丽在当地的华人超市买了几捆草纸,又叠了许多“金元宝”,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给父亲烧过去。上飞机前,她担心过安检时骨灰洒出来,特意用保鲜膜把骨灰盒裹起来,一路上把背包护在胸前。她说:“父亲本来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最后只装在了这个小木盒里,想想就揪心似的疼。”

在收拾父亲遗物的时候,晏红丽发现母亲给父亲买的衣服、钙片都在,还有一双没穿过的运动鞋。“父亲以前特别羡慕别人穿运动鞋,我们给他买了,他都没舍得穿。”晏红丽说,最让她难受的还是看到自己送给父亲的包和箱子,父亲准备出国务工时,她对父亲说:“这是我以前出国比赛、外训时用的包和箱子,您带着能保佑您。”父亲以女儿为傲,她让带什么就带着,只是没有想到,女儿送的东西最终没能保佑他。晏红丽说:“父亲生前用的东西,我一样没舍得扔,全部带回来留做纪念。”

晏红丽说,父亲的骨灰只在家待了一晚,第二天就下葬了。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母亲几度哭晕昏厥,对于上了年纪且远在贵州的外婆,家里人一直瞒着,说父亲是生了病。现在,父亲已经下葬半个多月了,家人还没有从悲痛情绪中走出来,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晏红丽忙完这些,身体疲惫加劳累,导致她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哭泣了。她说:“经历这一切,我成长了,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把我打倒了,只是这代价太大。”

图片

晏红丽与父亲

“父亲把我当儿子养,我要坚强”

“父亲今年58岁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一直很自责,没有帮他承担一些经济压力。”17年那年,晏红丽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国家队,曾拿过第一届青运会国际女子摔跤冠军。20岁,晏红丽就选择了退役,并在福州从事教练工作。凭借着30万元的退役费和工作收入,她的生活本可以过得很好。

图片

晏红丽参加比赛获奖

没过多久,晏红丽与一个男孩裸婚、闪婚、闪离,生下儿子以后,她的母亲帮她带孩子。突然有一天,母亲从楼上摔下来只能卧床休息,直到现在出行都得靠轮椅。为了照顾孩子和母亲,晏红丽辞掉了工作,只能靠退役费来生活。晏红丽的儿子现在三岁了,医生说由于缺少陪伴,孩子有一些语言上的障碍,最近她正带着儿子做康复治疗。

图片

晏红丽结婚照

“很庆幸我是运动员,无论心态还是身体素质,都要好一些,所以家里出了一桩又一桩事情,我能扛得住。”晏红丽说,尽管自己是女孩,但父亲一直把她当儿子养,跟她聊天,也是叫她“儿子”。

图片

晏红丽一家四口

父亲与她的微信聊天记录,她一直保留着,时不时就翻开看看。“儿子,拼什么拼,做什么工作能不吃饭呢?”“儿子,你身体好了没有?”“儿子不要拼了,自己得有好身体,快回家带孩子吧。”晏红丽的父亲跟她的文字聊天,简单又朴实,还有很多错别字,她说:“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我能从他这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关心。”父亲微信头像用的就是和晏红丽的合照,每当翻手机看到,晏红丽不免又难过起来。

图片

晏红丽与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

采访的最后,晏红丽告诉记者,自己将于7月底结婚,新郎是她的前夫,他们要复婚了。在她老家有个风俗,家里有人去世、有人结婚,丧事在喜事前面的,喜事需要在办完丧事后一半天内办。 “生活还得继续,希望家人能早日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我们也会好好生活,不让在天堂的父亲担心。”晏红丽最后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塞塞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