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有关祛湿的说法
炎炎夏日,高温又遇暴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仿佛待在蒸笼中。近日,就有网友表示,睡很多但还是很困很乏力,感觉湿气很重。还有网友称“一到夏天脸上就长痘痘”“万病从湿生”……为此,不少上班族会买红豆薏米茶,试图通过喝茶达到祛湿的效果。那么,红豆薏米茶真的能祛湿吗?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武科选告诉记者,网络上流行的喝红豆薏米茶祛湿,一般并不推荐。
通讯员 殷舒月 罗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喝红豆薏米茶能祛湿?专家解疑
“红豆薏米茶,这道茶饮里的‘红豆’,实际上并不是指市场上卖的红豆,而是指赤小豆。”武科选主任介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赤小豆“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痈肿脓血”,这里的“下水”指的是促进水液排泄,所以能达到“祛湿”的效果。而赤小豆入药需发芽,市面上几乎没有,此外,赤小豆与红小豆亦需鉴别,两者都是红色,赤小豆扁长,红小豆圆润,红小豆并没有祛湿的效果。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偏小,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大小,大的可能是伪品。”武科选主任表示,如果买到真材实料的红豆薏米,煮茶饮之确实能祛湿。但此方整体偏寒,医圣张仲景曾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因此单服本方可能湿去不掉,还会伤到阳气,所以一般并不推荐。
“湿”说白了就是“水多余了”
“湿”字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显,说白了“湿”就是“水多余了”。中医认为湿是一种邪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感六淫中有“风、寒、暑、湿、燥、火”,这是指外湿,是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导致。外湿会出现关节疼痛、身体疼痛等症状,治疗以解表祛湿为原则。而内湿一般是饮食不当给脾胃造成损伤导致的,会出现腹泻腹胀、面色发黄、舌苔发白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原则。临床上两者可互相影响,外感湿邪入里伤脾,可导致内湿,而内里脾虚易招致外湿。
生活中注意这几点,有助于排湿祛湿
七条“内湿”的表现,赶紧自查:1.肥胖,腹围过大者;2.胃口不好、腹胀,大便不成形;3.油腻:面部出油,头发油;4.身体沉重,懒得动;5.小便次数多,晚上起夜次数多;6.腿肿,袜子痕明显;7.口黏腻不爽、舌胖有齿痕,舌苔厚。
专家提醒,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排湿祛湿:1.多晒太阳;2.适当运动;3.少食生冷油腻;4.按需饮水;5.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直吹;6.茯苓和白术是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可以用茯苓与白术等量打粉,适量和热粥同服。若上述措施仍不能奏效,建议前往相关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