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街道:以“文”化人聚力推动基层微治理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7-26 19:5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苏州姑苏区虎丘街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近年来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文化惠民机制,凝聚基层治理的精神文化力量,真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探索古街文脉风韵

历史保护共促发展

“白姆桥位于山塘街东段,跨山塘河支流白姆桥河。吴语‘姆’‘马’音近,故又名白马桥。原名泰定桥。相传唐刺史白居易修白堤时建造………”来自银龄微讲团的讲解员金师傅正在为在同心驿站微导游平台预约的游客进行护遗路线讲解。

2019年,桐星社区党委成立“同心护遗”支部,与南社研究院合作对山塘历史文化多次进行深入的寻访。围绕古迹桐桥、贝家祠堂,山东会馆、陕西会馆等整合山塘历史文化资料,搭载同心驿站平台,以宣传展板、“美在桐星 印象山塘”口袋书等媒介向广大居民和游客一一输出。山塘古街,民居林立。沿街的商铺橱窗更是展现山塘文化特色的窗口,在保护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商户的加入不仅实现了山塘文化与产品之间的互补,增强了他们在治理建设中的存在感,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关注社区建设,融入古街保护。

清风廉韵沁润人心

学思践悟力行为民

“南社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集中展示了南社的历史、革命活动以及南社成员的主要活动等……”近日,虎丘社区党委结合党员学习内容,引导志愿者们了解着历史故事,重温“初心使命”。

虎丘社区党委紧扣小巷红韵阵地建设、连接普济桥、李鸿章祠等13处古迹遗存,打造文化清风廉线。并在义风园设立海棠民情站,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收集、宣传引导、监督举报等工作,共收集群众困难需求15条,梳理提出意见建议7条,入户覆盖户数800多户,宣传引导人群2000余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实走深、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志愿团队在社区治理中的“润滑剂”作用,实现倾听民意阵地延伸。

弘扬家文化增合力

培植睦邻和谐共治

“李师傅,最近梅雨季节雨量较大,我来看看您的情况,要关好门窗,做好防范!生活上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跟我说,我会尽力帮忙的!”来自玻纤路的陈祖徐师傅冒着大雨来到居民家里殷切叮嘱。

今年以来,玻纤路社区全力营造“家文化”氛围,推进全龄友好社区建设,把柔性关怀渗透到社区治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突出抓好“家规家训家教、家风家业家境”建设,激活家庭细胞。通过我家的家庭会、我家的大事记、我家的大变化等全程复盘每户院前院后、会商前会商后、建改前建改后的对比变化,形成内外联动,全领域融合,激发社区治理动能,让每家记住商量过程、建设过程、致富过程、感恩过程、回报过程,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居民群众爱个人“小家”、服务社区“大家”。

非遗传承凝心铸魂

文化激活多元治理

“这个就是郑和宝船啊!”随着孩子们的一声惊叹,一艘十几米长的大船映入眼帘,木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徐海林老师带着学生们边走边讲述以前工匠们造船的技术、制船的流程以及百姓在船上的生活。

虎丘路社区围绕“学校+社区+户外”的方式全方位与学校共建以“薪火少年,青春出发”为主题组织师生410余人。以“可观、可感、可动”多元模式开展系列活动共7场。将文化与社区治理相融合,以“匠心学堂、红韵微学堂”共治党组织为依托开展了“亭台共学党史”系列微党课共3次,定制了“一轴两线”的5条非遗游学线,围绕元宵、端午等节日走访慰孤老40余人次,坚持老旧小区每日两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加讲座6场次。聚少年之火,燃志愿之光,以青少年带动家庭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再由家庭辐射社会,推进社区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发挥社区治理文化软实力功能,任重而道远。接下来,虎丘街道将持续凝聚社区基层治理的精神文化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不断推动基层精细化治理走深走实。通讯员 杨晨 曹芸 周颖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