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综艺节目中以搞笑形象示人的杨迪最近有点烦,9月4日,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由于被频繁打骚扰电话,迫不得已换了手机号码。
从杨迪晒出的截图能看到,其身份证信息等个人私密信息都被公开,他也求助网友:“大家看得出我这被泄露的信息是出自什么网站什么平台吗?这样做真的不好!”同时附上自己的通话记录,其中未接电话一页密密麻麻的红色。
“据说是在一个称为‘电报群’的群里泄露的信息,他们的术语叫‘开盒’”。不仅如此,杨迪还在评论区补充,“昨天早上更奇怪,90多个未接来电来自香港地区,有人遇到过吗???”
所谓电报群,指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里的聊天室。在该聊天室里,用户可以自由地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毁消息,发送照片、视频等所有类型文件。
得知杨迪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消息后,张馨予也在底下留言,发生过类似事情。对此有网友留言称:“好无语,那这样的话之前那个手机号绑定了好多东西都要一一解绑,好麻烦哦”,杨迪无奈回复:“巨巨巨巨巨麻烦”!
互联网时代,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成为严重的隐患,交通、快递、住宿、中介等服务行业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即使是公众人物,也深受其扰。
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该如何处理呢?采访中,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士强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生杨迪这种大规模的信息泄露,建议首先杨迪报警处理。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提供平台服务的网企业,对网络信息负有监督责任。杨迪可以要求平台方屏蔽、删除相关个人信息。同时,杨迪也可以要求平台方提供泄露个人信息的网络用户的实名认证信息并根据平台提供的实名信息进行民事诉讼。
若发现个人信息可能威胁金融账户的使用安全时,应及时做好证据的收集保存,比如在收到各种假冒或诈骗邮件、电话时,可留心获取、记录对方的信息,通过截图、存屏、录音等方式保存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此外,应尽快采取包括挂失、更改密码口令等方式保护资金安全。还要联系亲朋好友,防止其收到假信息被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