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江村” 打卡“最江南”⑧|苏州吴江曲水善湾:创新探索“共融共生共享”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9-13 11:0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乡村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乡村休闲度假综合体作为一种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连通苏州吴江汾湖和上海青浦金泽的鼋荡慢行桥西侧,众家荡畔秀水悠悠,错落别致的乌篷船顶下,是一间间傍水而建的特色民宿。天蓝、水碧、地绿、人欢……一个集农业、文化、旅游和艺术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曲水善湾”,正散发着乡村独有的活力,呈现出迷人的乡土风貌。

为进一步打响苏州市吴江区“姑苏城外 美美江村”休闲农业品牌,近日,扬子晚报、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书写‘新江村’ 打卡‘最江南’”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位于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的“曲水善湾”,细探这一以“品质度假”、“艺术文创”和“共融共生”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间”。

艺术唤醒乡土之美,打造江南水乡诗意栖居

“秋天的阳光醇厚柔润,在建筑物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云絮从上面缓缓飘移”,作家村上春树曾在书里描述的场景,如今,在“曲水善湾”得到了深度的还原。古朴的乌篷船停靠在众家荡畔,岸边是以水杉为灵感建造的“水杉居餐厅”,白墙黑瓦的村居傍水而建,水、天、村落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曲水善湾”,所有的建筑都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位于湖畔的春晓·水杉居,是“曲水善湾”最先打造完成的项目,通过模仿本土水杉样貌而设计,整体建筑贴近乡村自然而又独树一帜。屋顶尖上透明玻璃使白天太阳光照进室内斑驳陆离,晚上餐厅灯光穿透屋顶,恰似夜空中繁星点点。2022年6月,春晓·水杉居夺得Architizer A+Awards餐厅类别双料大奖。如今,已俨然成为长三角的“网红客厅”,每天吸引周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乡村建筑是用来连接城乡之间的场域,既要保留原村庄肌理,又要力求功能性与高品位。“曲水善湾”可谓是乡土与艺术的完美共生。与水杉居餐厅共同组成村落入口组团的“无声•船坞民宿”,是游客到访曲水善湾的第一站。临湖而建的无声•船坞民宿,以乌篷船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拱形屋顶既凸显整体水乡船坞的造型,也为游客塑造了独特的观景体验,可以沉浸享受水乡生活的虫鸣和夜间的万籁俱寂。

作为长三角首个乡村振兴样板项目,“曲水善湾”由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和苏州蓝城文旅有限公司携手打造。项目实施范围总面积约22.19平方公里,核心区约4.4平方公里。广阔的乡村为休闲农业“开花结果”提供了载体和土壤,据曲水善湾市场营销部部门经理王静芝介绍,项目拥有融合当代建筑精神和水乡特色风情的主题民宿63间,有春晓·水杉居、喜柿餐厅、雅极·半岛私宴等不同风格的餐吧茶饮,有适用于音乐节和田野活动的丰收营地、创意工坊、丰物市集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全方位的乡村生活体验。

产村融合留住乡愁,赋予乡村建设诗和远方

“当前还有28户原住民生活在曲水善湾,我们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将亲子、度假、创意、集市等农文旅体验功能植入村落,让项目与村民共融、共生、共享。”留住乡愁记忆,村民参与是重中之重,“曲水善湾”项目的入驻,让不住村里的村民可以将闲置房出租或腾退出来;继续住在村里的村民,不仅可以经营民宿、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还可以开发经营特色小业态,拓宽经济收入渠道。

记者随王静芝驱车行驶在村落内,白墙黑瓦的村居与功能丰富多样的项目建筑错落布局,其中,一处名叫“喜柿”的中餐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王静芝介绍,喜柿中餐厅以善湾家家户户都有的柿子树为意,因而得名。走进喜柿中餐厅,以田园乡村为主题的设计风格,给客人还原了乡村的就餐体验及食材本身的味道。餐厅里展销着村内生产的大米、杨梅酒、牛肉酱等农产品,在满足游客吃住游娱购一体式需求的同时,也为村民销售农产品“牵线搭桥”。

乡村餐饮最大的特色,是食材和创意源于乡村,业态和服务扎根在乡村。曲水善湾每年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乡村美食大赛,在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奖金,相应的“明星菜品”也会被纳入“喜柿中餐厅”的菜单中,并获得相应的分成。“去年夺冠的明星菜品是‘农家圈圈肠’,客人每点一份,村民就会获得6元的分成,一年里卖了近2000份。”与此同时,顾客既能品尝到村里的特色农家菜,也可以了解到这份菜品背后的故事与来源,丰富就餐体验。

在喜柿餐厅的西面,便是由原住民唐叔开的凉茶铺——唐叔茶院。在自家院子里的柿子树下,搭一张茶桌,准备一些茶水瓜子,让游客体验村民饭后一家相聚小院闲话家常吹风饮茶的习俗。在最接近村民的距离,感受最淳朴的乡情。“现在村里环境好,很多游客过来玩,往往都会在我这点上一杯凉茶,聊聊村里的变化。既能在家门口上班,又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真是太好啦!”

蓬勃发展的休闲农业,不仅呈现出了美好风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借助休闲农业的发展,吴江的乡村更加宜居,产业更具活力,百姓收入不断增加。记者了解到,从项目筹建至今,“曲水善湾”已为村内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并与当地村民合作形成手作编织、种植创意盆栽等10个特色小业态,带引当地村民共同进步发展,创造水乡版原生态精品度假村典范。

“串珠成链”缀起美丽乡村集群,环鼋荡书写乡村振兴“样本答卷”

除了鼋荡西侧众家荡畔的“曲水善湾”,如今,环鼋荡美丽乡村群,皆已串珠成链,初具形态,所辖元荡村、三好村、东联村,个个已展现出天蓝水绿、村净景美的新气象。集纳吴越水乡建筑元素的“鼋荡小馆”,结合鼋荡周边的生态本底,依水而建、因水生趣,逐渐成为网友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三好村里有个“醴飨田”鱼菜共生有机农场,农场的一侧种植有机蔬菜,另一侧则为圆形养鱼池。据介绍,农场引进以色列技术,将养殖废水回收利用设计,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技术进行了整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同时,长三角便利的交通链路,更可实现活鱼当天捕捞,隔天就能鲜活出现在长三角消费者餐桌上的愿望。

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使吴江乡村更加宜居、乡风文明更具气质。秋日的东联村许庄自然村宁静祥和,古色古香的张翰纪念馆坐落于河边,显得格外古朴雅致。依托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许庄着力打造“莼鲈原乡·柿外桃源”新乡村示范生活区,将村子建成了一个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绿意盎然的大花园,尽显江南传统民居特色。

在吴江大地上,一幅充满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新鱼米之乡”最美画卷正徐徐打开。接下来,吴江汾湖将继续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产业为核心,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同时,充分发扬“共融共生共享”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品质,开展精细化运作,探索增收新路径,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农文旅产业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积蓄强大动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实习生 王露露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