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观潮|王楚钦四金封王引爆热搜,国乒6金收官仍需自省和“防狼”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3-10-03 22:24

10月2日晚,王楚钦以4:3战胜樊振东,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包揽本届亚运会男团、男单、男双和混双四金,成为历史第一人,国乒也以6金2银1铜的成绩收官。比赛结束后,“樊振东vs王楚钦”词条登顶微博热搜,与国乒相关“王楚钦冠军”“樊振东3比4王楚钦”等词条霸占微博热搜前十位!

不过,对此国乒教练组仍然保持着冷静,“本次亚运会有成功也有不足,我们需要好好总结。”

两对女双均止步八强,是近50年来国乒在亚运会女双项目上的最差成绩,这次失利也让国乒不得不反省问题之所在。

图片

王楚钦(右)在比赛结束后与队友樊振东握手。

男乒,前浪未被翻越,后浪奋勇争先

樊振东和王楚钦,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在一场精彩绝伦的七局大战后,王楚钦成就杭州亚运会乒乓球赛场四金王。抱着怀疑的心态来到杭州,带着的自信的感觉离开亚运,王楚钦希望自己能够在后续竞争巴黎奥运资格的机制中脱颖而出,其实,巴黎,也的确已经向王楚钦张开了怀抱。

从男团到混双,从男双到男单,王楚钦成为亚运会历史上乒乓球项目第一个独揽四金的选手,这也是他赛前没有想到的一个成绩:“不过亚锦赛输了之后教练组对我进行了及时总结批评,这让自己更清醒了一些。而团体赛自己有两名强大的队友,自己冲锋陷阵,拿到团体冠军对后面有了信心的提升,而无论混双还是男双夺冠,队友实力都非常强,所以到了单打状态也是越来越好。”

这一次中考,王楚钦拔得头筹,但没有获得亚运会单打参赛机会但依然能打的马龙、虽然未能完成卫冕但也出色完成任务的樊振东,依然是王楚钦前行路上重要的队友和参照。

就像樊振东,今年的两个大赛,世乒赛笑到最后,亚运会只差一步,但他的竞争力依旧,所以总结自己本届杭州亚运会,樊振东也说是有一些可惜,但不至于遗憾:“这次家门口出战亚运会,比赛之外,成为火炬手也是很好的经历,当然男单也渴望夺冠,但竞技体育不是输就是赢,自己也会慢慢更正确看待结果,做好过程。”

前浪并没有被翻越,中坚依旧敦实,后浪奋勇争先,三代选手三位选手为中国男乒撑起的一片天。

图片

孙颖莎(中)/王曼昱(左)在比赛间隙和教练员马琳交流。

自省,女双失利敲响警钟

在本届亚运会开赛前,国乒总教练李隼就曾说,中国队的目标不仅仅是争金,更是要着眼巴黎奥运会,希望队员们用“赢”的思维去拼每一场、每个球。

从过程来看,大部分时间、大部分项目,国乒依旧在亚洲处于顶尖的状态,唯一的意外就是出在女双比赛中。

自1974年伊朗德黑兰亚运会开始,国乒在女双项目上从未跌出过亚运会奖牌榜,甚至过往11届亚运会,只有2届亚运会国乒没能收获女双冠军。

赛后4名女双队员只有王曼昱接受了采访,总结了失利原因,“其实这一场我跟莎莎整体来说沟通有误,但是我觉得技术上还是有明显的问题,包括对我们打法这些体系的归纳(实施)。”

“另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对的办法还是比较少,还有我们的得分手段也不是特别明确。我感觉还是在技战术方面是有一些问题的。”

然而另一场陈梦/王艺迪的失利更匪夷所思。陈梦在比赛中完全不适应对手的球路,对球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失误相当多。虽然对手使用的防弧胶皮确实怪异,在现在的乒坛使用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过。这场比赛也可见国乒对比赛准备之不足。但此时的失利也正好为国乒敲响警钟,为接下来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防狼”,日本队之后又来了伊朗队

在本届亚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有些对手的崛起有些令人猝不及防,而有些对手的进步却令人不得不防。

其中最大的黑马自然是伊朗队,这支西亚球队不仅在团体赛中爆出大冷击败日本队,在随后的比赛中也给中国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此后他们虽然在半决赛中败给韩国队,但铜牌的成绩已足以载入伊朗乒乓球史册。而且伊朗兄弟组合阿拉米安/阿拉米扬还获得了一枚男双铜牌。

当时,日本名将张本智和赛后说:“每场都差那么一两分,伊朗队可能就赢在把这一两分完成好了。”

张本智和在输掉男团后,在男单比赛中也止步八强。在男单比赛中,张本智和意外受伤,腿和肩膀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比赛后半段几乎无法移动。虽然他本次亚运会成绩不佳,但中国队依然不会放松对他的警惕。

另一个张本——张本美和则通过亚运会逐渐崭露锋芒。张本美和在女团决赛中,在王曼昱手中拿下一局后,顿时成为中国球迷关注的焦点。再加上此前邓亚萍曾表示,要多当心张本美和,如今的她,正逐渐成为国乒不容忽视的对手。

通过本届亚运会,可以看到我们的对手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一两场的失利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这会让国乒及早发现问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啟元 黄夕寅 杭州报道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