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期间难免大吃大喝,你的胃还好吗?近日,一则关于养胃话题引发热议,不少人觉得“喝粥能养胃”,尤其是人难受时喝点热粥非常舒服;也有人认为“喝粥伤胃”,粥烧糊了就是碳水一点营养都没有。那么,喝粥到底养胃还是伤胃呢?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教授,她告诉记者,长期喝粥确实会对胃产生一定的负担。
“首先,粥经过长时间炖煮一般较软,进食时无需牙齿进一步咀嚼,长期以往,消化功能会退化。其次,如果粥未经咀嚼就吞下,没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过多水分摄入稀释了胃液,会使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胃部负担。再者,粥从营养角度上来说,它的主要成分只有碳水和水,营养价值很单一。”金晖表示,普通人偶尔吃一顿或一周吃两三顿米粥,其实不存在所谓的养胃或伤胃,但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比如糖尿病患者、部分胃部疾病患者等。
记者了解到,由于粥很快进入肠道,消化吸收速度快,因此餐后血糖快速上升,但两三个小时消化完了,血糖又很快下降,剧烈的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不利。还有一些患有胃部疾病的人,喝粥不仅不能养胃,反倒可能伤胃。粥的水分多,短时间内易引起胃内压过快增高,又是半流质,会促发胃食管反流,对于容易反酸、烧心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喝粥反而可能会“雪上加霜”。此外,粥会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胃酸则会刺激溃疡、糜烂面,对于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来说,粥喝多了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民间还有句老话:“粥上的米油赛人参”,“米油”俗称粥油,它一般是指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不少养生人士认为一锅白米的粥精髓就是最上面的一层“米油”,这真的很有营养价值吗?
“米油由于淀粉糊化程度高,一般来说比较好消化。但从营养学角度讲,那层米油中淀粉糊化后形成的单糖、糊精较多,其实并没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金晖主任还提醒,一般老年人消化系统衰退,会出现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不足以及胃肠道动力不足,因此可适当喝粥,但也不建议每天顿顿喝粥,平常煮粥可适当加些辅料如豆类、花生、高纤维的芹菜、肉末等,这样既能增加咀嚼机会,也能保证一定的营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