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活动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举行。活动中,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现场签约落地科创总部、文旅融合、数字经济和高技术服务、商贸新消费、产业基金等96个重点项目,涉及投资总额113亿。同时,唐寅故居文化区正式开街。
1982年,苏州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获批设立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2022年,苏州把每年10月26日确定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
住建部副部长秦海翔指出,作为一座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苏州整体保护老城、有序开发新城,形成了“老城和新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成为我国名城保护工作的样板。今后,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宽广的视野深刻认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时代价值,以系统观念加强整体保护,以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理念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苏州考察,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州将始终坚持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千年古城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诚邀各位嘉宾多来苏州逛一逛、看一看,积极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从40多年前启动系统性保护至今,姑苏古城始终在“变”与“不变”中持续发展。当前,姑苏区正依托古城资源禀赋,积极布局与古城发展相契合的文旅产业、金融总部,探索古城保护更新“姑苏路径”,全力打造一座“活着的古城”。
活动现场,姑苏区发布了古城保护更新优秀案例,进行了科创载体推介,本次签约的96个项目,涉及科创总部、文旅融合、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商贸新消费、产业基金,依托古城资源禀赋,瞄准新城发展势能。
现场签约的267文创产业基地项目位于人民路750号,该项目将由中核苏州阀门有限公司打造为文化产业基地。人民路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中轴线,沿线分布着众多名胜古迹,还有苏州图书馆、古籍书店、苏州中学、国画院、丝绸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主干道两旁众多的老街小巷也深藏着历史典故。立足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267文创产业基地项目将打破现有传统租赁模式,以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为主题,吸引成熟型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据了解,同步开街的唐寅故居文化区位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核心位置,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包含唐寅故居遗址、唐寅祠、文化产业综合街区等功能区。
既有千年文韵绵延传承,也有发展脉动生生不息,如今,姑苏区正按照市委要求,一方面积极推动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聚焦新城“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着眼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努力绘就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的“双面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