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化学奥赛揭榜,南外学生有宜成为江苏唯一进入国家集训队选手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1-10 21:46

11月8日,2023年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获奖名单出炉,南京外国语学校斩获2金3银1铜的成绩。有宜、罗祎凡获得金牌,黄飞龙、戎申曜、赵恒获得银牌,吕宗骏获得铜牌。其中,南外高三学生有宜成为江苏唯一进入国家集训队的选手,并获得北京大学保送资格。

“逆袭”学霸直言爱“聊天”

理科生的浪漫,认为化学很“美妙”

金牌选手中,有宜、罗祎凡的名字并不陌生。在2022年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的获奖名单上,有宜获得铜牌,罗祎凡获得银牌。而今年,两位同学双双将金牌收入囊中,有宜更是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成为南外近3年来第4位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

有宜告诉记者,去年的铜牌成绩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失利”。“但也要感谢这次‘失利’,让我发现自己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今年我也放平心态,正常发挥,最后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谈及成功的经验,有宜直言,自己爱“聊天”。“刷题固然重要,因为化学竞赛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体系。但刷题并不是唯一的成功路径,我觉得与他人的交流更有必要。我经常和学长学姐以及全国的化竞选手们通过各种方式探讨化学问题。自己看书、刷题时很多问题往往难以思考全面,但是与他人交流后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闲暇时间,有宜还喜欢逛B站,他不仅喜欢看化学实验,也很关注历史等人文内容。“我觉得语文、历史等学科不仅能够开拓思维、增长见识,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分析材料、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些对化学竞赛也是大有裨益。化学是一门不断探索新物质、发现新世界的学科,在我看来是美妙且神奇的!”

竞赛生的“凡尔赛”

“不参加竞赛太亏了!”

谈及自己在化学竞赛的道路上一步步“夺金”的过程,金牌得主罗祎凡有些“凡尔赛”。“初二的时候,我就感觉化学很有意思,就想深入地去挖掘其中的奥秘。但是我发现自己知识储备得并不足够,所以就加入了化学竞赛的队伍。当我的化学知识不断丰富的时候,我又想,不去参加奥赛就太亏了。后来我参加考试,进了省队,最后拿了金牌。”

银牌得主黄飞龙则表示,对化学学科充满兴趣且乐此不疲十分重要。“化学竞赛本身是一次极具难度的挑战,但是因为充满兴趣,所以会一直有新鲜感,并且充满激情地想要去解决难题。南外有非常好的学习氛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专业书籍、学习网站等各种学习资源,还邀请教授进行指导。我们也经常与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成长。”

3年4人进入国家集训队

南外贯通式培养成效显著

近年来,南外化学竞赛成绩优异。南外化学竞赛总教练张玉娟介绍,

南外连续三年包揽江苏入选化学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全部名额,获金牌人数稳居全省第一。三年实现15人进入省队,其中,1人获得国际金牌,4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共计获得了9枚全国金牌,4枚全国银牌,2枚全国铜牌。

“南外初高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像有宜同学、赵恒同学等,都是学校从初二初三就发现的好苗子,逐步去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竞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学校还积极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和资源,聚集优秀学生,鼓励朋辈之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摄影:吴伟龙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