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汇报|民生跟着民声走 南京民生实事温度报告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2-09 18:03

疏导小微堵点、建设“口袋公园”、丰富助老服务内容、打造青年人才服务驿站、实施中小学课桌椅标准化改造……近年来,南京每年都会落实推进一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致力于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些民生实事项目是如何广泛征集意见、层层审议通过最终得到落实的?让我们从不同视角来看看。

夜书房

【落实有力度】

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

近年来,为了实现“群众想什么”“政府干什么”的精准对接,有效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共同办好南京的事情,有力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质效,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在探索实践中建立健全了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征集—谋划决策—实施推进—监督督查—宣传发动—成效评估”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

1、开展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群众建议征集

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南京市发改委(市民生办)牵头市相关民生部门,坚持“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开展下一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群众建议征集活动,以网页、电子邮件、热线电话、信件以及线下座谈形式,最大限度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

2、民生实事项目谋划决策

对征集的建议进行梳理遴选。

候选项目按程序依次提交市人大主任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专题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市人大常委会议研究审定。

市人代会票决产生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3、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推进

细化分解进度目标。

调度落实:按月编发项目进展情况通报,针对难点堵点问题协调各方、联动发力,重点项目由市领导组织专题调度,全力保障项目落实。

4、民生实事项目监督

人大监督:南京市人大每年都会召开全市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部署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分组监督、日常监督、视察监督、主题监督,有力推动了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完成。

市政府督查:南京市政府督查室建立了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督查通报制度,每个季度编制一期通报,督促各责任单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依法依规推动项目建设,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民生实事真正惠及于民。

督查整改: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市政府督查室民生实事督查情况通报所提问题和建议,统筹各责任部门全方位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到问题现场去”等工作举措,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好群众现实利益。

5、民生实事项目评估

每年年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市人大常委,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正式反馈市政府及相关民生部门。

评估机制有力促进了市各相关部门把民生实事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动项目落实见效,确保了工作落实与民心民意合拍,切实保障了民生实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倾听有温度】

“一米高度”展现儿童友好城市人文关怀

说到南京民生实事征集渠道之广、面向人群之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小小民生观察员”这一儿童议事品牌活动。

“小小民生观察员”诞生于2021年,首届活动中,全市1600多个孩子共提交了1200多份建议案,经过评选最终确定36份建议案入选,其中关于在农贸市场设立“小课桌”的建议案当年就得到落实,这一案例还在首届“典范南京·群众口碑榜”中打动了很多网友与专家评委。

“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菜,发现菜场里有摊主的孩子支着小板凳写作业……”2021年,南京市“小小民生观察员”,来自雨花台中学南站校区的张航锐提出一个建议案:希望在菜场周围给商贩们的孩子设立自习室。不久之后,在南京市商务局的推进动员下,南京多个农贸市场试点“小课桌”。

“我小时候也是在菜场长大的,对于这一建议感同身受。”南京绿恒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鼓楼区宝船社区菜市场负责人房震宁说,菜场商户大多是外地人,很多夫妻俩在菜场做生意,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只能在柜台、铺子里写作业。在商务部门的倡议下,宝船社区菜市场第一时间响应,把菜场会议室进行了局部改造,发动几名工作人员担任志愿者,看护孩子、辅导作业。对于有适龄子女的商户们来说,“小课桌”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今年的“小小民生观察员”社会实践活动共收到2500余份民生建议案,50份建议案成功入选市级选拔赛。江豚保护、公共交通出行、非遗传承……“小小民生观察员”们以“一米高度”的视角,为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最契合儿童需求的建议。

【响应有速度】

夜书房点亮都市夜归人追梦路

除了南京市通过层层审议票决确定的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基层单位也通过线上互动、线下走访调研等方式,实时了解辖区居民诉求并给予回应落实。今年10月份开放的江北图书馆夜书房,就是一个群众呼声与政府决策“双向奔赴”的故事。

今年国庆,倍受期待的江北图书馆开放试运营,试运营期间,不仅现场每天读者访客火爆,线上话题度也非常高,有人赞它的高颜值,有人夸它方便了江北居民享受文化大餐,也有假期里还在发奋的网友,提出了希望图书馆开设夜间自习室的诉求,并得到了更多网友的附和。

10月12日,江北图书馆正式开馆当日,应网友呼声而设置的夜书房也同步开放,除每周一闭馆外,包含法定节假日在内的其他时间,夜书房都会开放到22时。

记者从江北新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在江北图书馆开馆筹备阶段,并没有开放“夜书房”的计划,但是,看到网友的呼声很高,新区各部门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会商、研判,迅速拿出方案并推进落实。商定夜书房空间、布置桌椅、安排保安与馆员排班……从网友提出建议到“夜书房”开放,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图书馆试运营期间,平均每天来访人次达到1.8万,最初工作人员认为过一阵就没有那么火爆了,没想到现在周末日访问量仍有1万人次,工作日也有六七千。“热度”过去后的日常访问量让工作人员欣喜也倍感压力——原来爱读书、爱学习的人这么多,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每个人都重任在肩。

如今,稳定运营的夜书房几乎每晚都是座无虚席的状态,夜书房的灯火点亮着都市夜归人的追梦之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